首先,感谢国家知识产权局给杭州市承办这次知识产权与城市发展市长论坛的机会;感谢马维野司长刚才精彩的演讲,使我们受益匪浅;感谢兄弟城市的领导来杭州指导工作,对杭州知识产权方面工作多提宝贵意见。下面,我就杭州“打造知识产权强市、引领知识经济发展”谈些体会,和大家共同商讨。
一、未来的竞争就是知识产权的竞争
这是温家宝总理2004年作出的论断,回想起来寓意十分深刻。
首先,创新是经济繁荣的根本动力。熊彼特的“商业周期理论”认为,经济周期取决于企业家创新。一旦企业创新整体动力减弱,将导致经济衰退。早在上世纪末,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力已近尾声,发达经济体增长乏力。为避免衰退,美国等发达国家试图以低利率等金融措施刺激经济增长,反而加剧了金融投机和实体经济的失衡,引发了全球金融危机的产生。当前,世界各国经济救助政策初见成效,但只有新的产业革命出现,才能真正推动全球经济复苏,实现新一轮增长。
其次,知识产权是创新的动力源泉。林肯说过,创新是“天才之火”,只有知识产权之“油”,才能将创新转化为生产力。新世纪以来,创新已经由技术创新演变为服务创新、管理创新和组织制度创新以及商业模式创新,已经从企业行为转向公共政策、投资环境和公共服务的创新,而知识产权已成为创新人才“用脑投票”的关键因素。作为城市政府,只有加快完善知识产权制度,提高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水平,才能集聚创新要素,获得创新发展的强大动力。
第三,知识产权是杭州新一轮发展的战略资源。杭州有“山色湖光、难诗难画”的自然环境,有“精致和谐、大气开放”的人文禀赋,有“咽喉吴越、势雄江海”的区位优势,更有丰富的人才资源、雄厚的民间资本和高效的政府服务。目前,杭州经济总量位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二位,常住人均GDP已超过8700美元,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分析杭州未来的发展路径,应该分三步走,第一步是工业经济,第二步是服务经济,第三步是知识经济或创新经济。目前知识经济或创新经济已见端倪。2008年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12.1%,高于整个GDP增速6.6个百分点。杭州城市的特点,决定了产业必须往高端走。而产业越往高端,知识产权的分量就越重,其作用甚至超过优惠政策。凡是来杭投资的大项目,尤其是科技类项目,投资方最关注的不是政策,而是知识产权保护。2009年5月,杭州与美国微软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杭州承诺带头实行微软软件正版化,而微软则在杭州设立微软IT学院,建立云计算中心、微软创新中心和微软基金,目前双方合作进展顺利。跨国公司在杭发展服务外包,最看重的也是知识产权保护。因此,杭州将坚持“创一流环境、引一流人才、干一流事业、建一流城市”的理念,加大知识产权工作力度,大力发展知识经济,最大限度释放创新活力,从而促进“杭州制造”向“杭州服务”、“杭州创造”、“杭州创意”的历史跨越。
二、知识产权是知识经济发展的一条主线
知识产权连接人才、技术、企业和市场,贯穿创新成果研发、转化、制造到销售的全过程,是知识经济发展的桥梁和纽带。对此,杭州从四个层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一是把知识产权作为公共决策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战略目标,出台了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知识产权创造、管理、保护、运用能力的一系列政策,市财政每年安排科技创新发展专项资金4亿元;建立了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的杭州创新指数,作为推动全市创新发展的风向标;今年还出台了全国首个服务外包知识产权保护的政府规章,把知识产权工作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杭州科技综合实力连续10年保持全省首位。2008年,全市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达到18549件和9831件,同比增长39.52%和29.99%。计算机软件著作权680件,约占全省67%。截至去年底,共有注册商标约6.92万件,商标国际注册6013件。拥有驰名商标78件,列全国副省级城市首位。
二是把“人才+资本”作为推动知识型创业、鼓励知识产权创造的基本路径。杭州有浙江大学等38所高校和40万大学生,占全省人才资源的80%以上,而且人才总量以每年10万人的速度递增,这是杭州今后发展的希望所在。我们认为,发展知识经济,必须以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为主线,推动“人才围绕产业转”、“资本围绕人才转”。文化创意产业和电子商务是知识经济最有代表性的产业。杭州已经形成规模庞大的电子商务集群。目前全球电子商务前5强中有3强在杭州,分别是阿里巴巴、淘宝网和支付宝。大学生创业企业70%以上是电子商务企业,创业氛围非常活跃。发展经济知识靠的就是人才。去年以来,我们通过政府资助和发放教育培训券,加快推进人才实训,目前人才实训已覆盖到服务外包、文化创意、信息化等新兴产业领域,大学生实训人数累计超过5万名。今年杭州新注册成立大学生创业企业近千家,走出了大学生创业带动就业的新路子。杭州还坚持每年到硅谷招才引智,对海归人才带项目和自主知识产权来杭发展的,给予最高100万元的资助,特别突出的项目上不封顶。目前已有4000名海归人才创办企业400多家。另一方面,推动“资本围绕人才转”。人才比资本更重要,但没有资本万万不行。对于“人才+资本”,政府要做加法,促进人才和资本的嫁接,尤其是对海归研发团队。杭州目前有新能源薄膜电池、多晶硅企业10多家,基本上是由海归团队带着技术和商业计划书,通过政府帮助嫁接民间资本发展起来的。这是催生新兴产业最好的办法。政府设立9亿元创投引导基金,建立创投服务中心、产权交易所和科技银行,大力发展债权基金、担保基金、产投基金、种子基金和天使基金,促进创投资本、民营资本与创业团队的嫁接。目前杭州民营资本总量全国领先(入选全国民企500强的企业数量连续7年夺冠),杭州金融存贷款总量和增加值都位列全国第五。在杭备案的风投机构数量位居全国城市首位,推动了文化创意、服务外包和新能源、信息技术、新型医药等知识产业快速发展。
三是着力做强知识产权主体。加快实施“双计划”,把自主知识产权、企业研发中心建设作为重要标准,积极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和高成长性中小企业。市财政每年安排8000万元资金,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每年安排不低于1000万元的专项资金,对企业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国家、行业标准给予资助奖励。2008年,全市规上工业新产品产值率达14.81%;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804家,培育形成了以万向集团、浙大中控、华三通信、南都电源等一批知识产权优势企业。2009年,有21家企业进入中国企业500强,居全国副省级城市第1位;38家企业集团进入全国大企业集团竞争力500强,入围企业数量连续三年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
四是打造多层次的知识产权服务平台。充分发挥杭州软件、生物、信息等40多个国家级基地作用,以省级以上开发区和大江东园区为主战场,以科技园和专业楼宇为补充,以13个科技公共服务平台为依托,加快完善知识型产业布局。深化与名校大院产学研合作,支持他们依托企业建立公共研发平台,并按行业给予最高100万元的资助。推进与微软、英特尔、华为等大公司的合作,抓紧高端容错计算机、云计算中心、微软杭州中心、软件开发工具创新服务平台等项目实施。尤其是加强与微软的战略合作,共建一流的创新平台和最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共同推动杭州知识经济的加快发展。
三、打造知识产权强市是杭州的不懈追求
杭州具有尊重知识、鼓励创新的优良传统,这里曾诞生了沈括(《梦溪笔谈》)、毕昇(印刷术)等闻名世界的科学家。如今,知识产权成为杭州创新精神传承发展的关键。为此,杭州将对接国际标准,争创国内知识产权工作最佳城市,力争创新实力早日跻身全国第一方阵。
一是激励知识产权的创造,争取知识产权拥有量位居全国前列。抓紧编制“‘十二五’知识产权发展规划纲要”,加快知识产权战略研究和实施。把提高创新能力和增强知识产权意识结合起来,促进创新成果的保护和利用。以杭州创新指数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与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为抓手,推动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创造,构建自主创新体系。加快培养和引进高层次、领军型人才,培育一大批在国内外都有影响力的知识产权优势企业。
二是促进知识产权的运用,切实提高知识产权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加大全社会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发挥创投引导机制作用,依靠市场力量推进专利技术产业化。支持企业强化品牌建设,推进专利技术标准化,提高市场竞争力。加大知识产权在科技计划项目的立项、评审、验收和评奖中的权重。在政府主导的重大投资项目中引入知识产权审查机制,优先扶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项目。打造产权交易平台,促进创新成果向企业转移。积极引导企业采取转让、许可、质押等方式实现知识产权的市场价值,推动知识产权商品化。
三是以最严格的措施保护知识产权,力争做到知识产权保护全国最佳。深入开展联合执法,加强对专业市场、会展业的执法检查,加大流通领域知识产权侵权、犯罪的打击力度。引导本地企业增强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和能力。推进流通领域“正版正货承诺”单位创建。进一步规范执法程序,依法处理知识产权纠纷案件,严厉打击各种侵犯知识产权行为。加强知识产权投诉举报中心建设,建立杭州知识产权维权高地。坚持不懈地抓好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的宣传培训工作,营造自觉尊重知识产权、抵制侵权违法行为的良好氛围。
四是强化知识产权管理,完善知识产权工作体系。加强组织机构建设,健全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和各职能部门的内部运行机制,充实管理人员,加快人才培养,提高知识产权服务质量。把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商标注册量和品牌建设、计算机软件登记量等指标全部纳入市、区(县、市)两级党政目标考核体系,形成政府主导、依法维权、严格管理、保护创新的知识产权工作体系。
总之,打造知识产权强市、引领知识经济发展,是杭州发展的奋斗目标。国家知识产权局举办此次论坛,必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希望各位嘉宾对杭州的知识产权工作给予更多的指导;希望国家知识产权局等部门给予更多的关心、支持和帮助。最后,衷心祝愿论坛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