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索引号: 002489460/2023-272194 文件编号:
发布机构: 杭州市科学技术局 生成日期: 2023-08-04

杭州市科学技术局关于市十四届人大
三次会议余杭18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3-08-04 10:43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市科技局
分享:

陈如申代表:

您在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快人工智能产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建议》(余杭18号)收悉。经我局主办,市委组织部、市经信局会办,现答复如下:

当前,人工智能日益成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技术,在制造、金融、教育、医疗和交通等领域的应用场景不断落地,极大改变了既有的生产生活方式。您提出的“开放应用场景,优化应用结构;加强产研联合,畅通转化链条;强化人才储备,提升人才服务”等建议,指出了当前加速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针对性和建设性比较强。近年来,我市在全力打造数字经济第一城的同时,大力推进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和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建设,在场景创新应用、畅通转化链条、强化人才引育等方面作出了诸多努力,不断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实体经济融通发展。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推动人工智能应用场景融合应用示范。近年来,我市着力推动场景创新开放,不断深化人工智能在产业发展、城市管理、民生福祉等领域的应用。以建设城市大脑、举办智能亚运等为契机,加速推广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在民生、惠企、社会治理、智能体育等领域的应用,推进人工智能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在杭州率先运用。城市大脑自创立以来,集成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打造直达的丰富应用场景和数字驾驶舱,覆盖交通管理、社区治理、政务便民服务等11个领域、48个应用场景、390个数字驾驶舱,杭州城市大脑入选国务院第七次大督查给予表扬的典型经验做法。智能亚运通过对智慧城市所包含的数字技术的创新应用,构建起敏锐感知、泛在互联、数据融汇、智能应用的智能亚运运作环境,其中智能亚运一站通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2022年度智能体育典型案例名单。2020年以来,我市围绕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智慧教育、智慧文旅、智慧金融等领域,累计发布重点建设应用场景262个。

推动智能技术和应用场景向制造业延伸。实施“新制造业计划”,鼓励和支持企业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为主线实施重大技术改造。推进“产业大脑+未来工厂”建设,出台《关于加快建设“未来工厂”的若干意见》,鼓励和支持平台型企业和龙头骨干企业赋能中小企业实施“1+N”形式的技术改造;鼓励标杆引领,被评定为“链主工厂”“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的企业,将分别获得500万元、200万元、80万元的一次性补助;对经认定的国家级、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分别给予300万元、200万元一次性补助。通过数字化改造,老板电器的生产效率平均提升了30%以上,产品一次优良率达到96%以上,每年能节省人工成本约3500万元。运达风电运用AI图像识别技术,实现全域风场设备机器巡检,降低系统运维成本30%,缩短故障处理时间30%。

推动产品在地应用。发布“杭州市创新产品推荐目录”“优质杭产品推荐目录”。对符合条件的创新产品实施政府首购政策,加大对首购首用新产品新技术的支持力度。建立首台(套)产品应用激励机制,完善首台(套)产品扶持和保险补偿机制,对省级认定的国内、省内重大技术装备首台(套)项目,给予资助。2022年,我局对38项在杭智能亚运项目予以立项支持。申昊科技轨道交通线路巡检机器人、中控技术新一代车路协同智能信号机等19项智能装备被列入《杭州市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指导目录(2022年版)》,110家企业284个智能物联产品入选《2022年度杭州市优质产品推荐目录》。

(二)打造人工智能产业高地。近几年,我市大力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努力构筑产业新高地,人工智能产业营收均呈两位数增长,2022年我市人工智能产业营收达到2487亿元,较2020年增长了60%。2022年,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又提出“聚力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前瞻性战略性产业,着力打造世界领先的万亿级智能物联产业集群”。围绕打造万亿级智能物联产业,大力实施“链长制”,出台《关于促进智能物联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杭州市智能物联产业政策实施细则》等政策,加快推进“中国视谷”建设,巩固壮大视觉智能、云计算、大数据、高端软件等优势产业,做强做大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新增长极,加速我市数字经济二次攀登。

(三)构建人工智能实验室体系。主动参与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对接国家基础研究重大布局,紧抓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机遇,加快“人工智能+行业”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之江实验室成功纳入国家实验室体系,西湖实验室、浙大脑机交叉研究院加快纳入国家实验室体系,获批重组浙大脑机智能、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系统等全国重点实验室18家,人工智能领域有4家。布局建设之江、湖畔、西湖、良渚等7家省实验室,初步形成以国家实验室为引领的新型实验室体系。

(四)畅通成果转化链条。出台《杭州市构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实施方案(2022-2026年)》《构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的若干政策措施》《杭州市概念验证中心建设工作指引(试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新型研发机构和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概念验证中心,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原理或技术可行性研究、原型制造、性能测试、市场竞争分析、二次开发、中试熟化等验证服务,挖掘和释放科研成果价值,加速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对列入创建名单的概念验证中心,市本级给予50万元创建资助;对认定的概念验证中心,按其年度服务绩效市本级给予最高500万元资助。推动产业研究院建设,拱墅区与中科院计算所合作成立中科院计算所数字经济产业研究院,充分利用计算所在科学研究、技术创新、高端人才、企业孵化等方面的优势,积极推进技术创新赋能数字经济产业和社会治理。浙大城市学院与曙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中科院计算所数字经济产业研究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成立“人工智能与先进计算产业学院”,加速深化校企融合进程。

(五)加强人才引育和服务。一是鼓励和支持高校建设人工智能领域科研平台,打造一流的科技创新中心和人才培养基地。积极推动市属高校创建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际合作科研平台等创新平台,推进市属高校与高能级实验室联合建设科研平台。二是推动有条件的高校设立人工智能学院,鼓励高校拓宽人工智能专业的教育内容,包括人工智能与其他相关学科专业教育交叉融合。如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建设智能科技学院,开展智能信息处理、机器感知及机器学习等相关交叉学科。三是在实施市级重大人才计划中设置人工智能组别。四是深化人才评价机制改革,创新“三定三评”人才分类评价新模式,授权企业开展自主认定,广泛覆盖人工智能产业人才。五是创新推出以“人才码”为核心的“杭帮彩”人才服务机制,推出人才共有产权房试点,积极落实落户、子女入学、车牌配置等保障政策。

二、下一步工作

一是深化人工智能融合应用。持续打造更加泛在的应用场景,围绕视觉智能、智慧医疗、智慧家居、智慧金融等领域,组织供需对接活动,发布一批重点建设应用场景,遴选一批创新应用解决方案推广示范,形成可复制推广的智慧化服务产品方案。深化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建设,推进智能网联车辆测试与应用。

二是实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145”行动。加快构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推进科技成果就地交易、就地转化、就地应用。积极推进概念验证支持计划,支持颠覆性技术项目就地转化。鼓励在杭高校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加快建设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科技服务机构,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技术交易服务平台,支持建设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成果转化园等创新创业载体,构建专业化、网络化、规模化科技服务体系。

三是强化创新人才引育。大力实施“西湖明珠工程”等人才计划,引育更多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战略科学家,打造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瞄准重大战略需求,加快培养高水平复合型人才。统筹推进博士后倍增计划、大学生创业创新计划等,壮大青年科技人才队伍。

感谢您对科技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联系人:许蒙刚(政策法规与区域创新处)

联系电话:85255611

杭州市科学技术局

2023年5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