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科技成果转化是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的系统工程,既需前沿突破的锐气,更需深耕产业的定力。在双十平台建设纵深推进之际,如何构建“从0到1”原始创新与“从1到N”产业跃迁的双向通道?高能级科创载体怎样打破学科壁垒、贯通要素资源,让成果从实验室疾步迈向生产线?即日起,创新杭州推出“双十平台·成果转化正当时”系列报道,带您走进一线,看双十平台如何破解成果转化难题,让创新创造实实在在的价值。
前年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上,用绿色甲醇点燃的主火炬塔燃起熊熊火焰,惊艳世界。很少有人知道,这簇火焰的部分“燃料”来自位于杭州滨江区的白马湖实验室。除了绿色甲醇燃料,项目团队回忆,实验室通过承接技术研发、技术咨询等变现收入超5000万元,有近18项成果实现转化和赋能。
在白马湖实验室,五种成果转化模式和由“概念验证-中试平台-孵化器”组成的成果转化孵化体系为成果落地保驾护航。作为省内首家由国企领办的省实验室,它致力于解决能源方面的重大科学和技术难题,攻克核心关键技术,构建多元协同的绿色低碳能源供应创新技术体系,抢占碳达峰碳中和技术制高点,打造能源科技创新策源地、高层次人才汇聚地以及科技成果转化孵化地。
PART.01 五种路径打通转化堵点
“实验室成立之初就定下目标:不做‘空中楼阁’,要让技术从书架走向货架。”负责实验室成果转化的发展合作部部长罗一凡介绍,科技成果转化难,难在如何让技术精准匹配市场需求。实验室充分发挥以企业创新为主体、校企共建优势,探索出自主转化孵化、专利授权许可、成果作价入股、示范验证投资、科技先研后股五大转化路径,这如同五条高速通道,让不同阶段、不同类型的成果找到最适合的产业化方向。
以“先研后股”模式为例,实验室成建制引进科研团队开展项目攻关,提前签订协议约定后续成果转化阶段的股权分配原则,对团队前期已经拥有的背景知识产权评估价值,提前约定折算方法,与在实验室内的科研成果知识产权一并作价入股,成果转化后按约定比例共享收益。
这一模式成功吸引了复旦大学的固态电池团队,截至目前,团队已经开发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干法极片叠层技术,相关成果在实验室条件下实现工作温度20℃至120℃、能量密度达380Wh/kg,电芯容量实现安时级突破,这一模式为科技成果高效转化提供了有力支撑。这一模式还入选了浙江省2024年科技体制改革典型案例。
成果转化最大的“拦路虎”是什么?实验室的体会是:“既懂技术又懂市场的复合型人才太稀缺了!”针对这一痛点,实验室一方面培育内部团队,已有3名高级经理人和5名技术经纪人持证上岗。
另一方面,实验室充分发挥好浙能集团内部协同作用,与浙能基金共同评估研判成果转化路径,对于新设立的公司,从集团选派经验丰富的管理者入驻,帮助科学家渡过企业筹建的“艰难期”。
PART.02 “四全”转化优势让技术“加速跑”
与其他科研平台不同,白马湖实验室的“国企基因”赋予其独特的资源整合能力。“我们不是单打独斗,而是‘大兵团作战’。”罗一凡介绍,这里汇聚了来自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的人才资源,实验室先定产业方向、再定科研任务,以需求定任务、以任务配资源,形成了一套“科研立项-技术攻关-产业落地”的闭环机制。
而这种机制的高效运转,离不开实验室构建的“四全”生态优势:——白马湖实验室能源领域全学科技术支持,领建单位浙能集团“煤油气氢-电热冷汽-工商户”全覆盖的示范应用场景,集团产业的多元业态提供“技术-人才-资金-空间-项目-平台”全要素支撑和“试验-设计-工程-规划-市场-投融资”的全链条人才配套,快速推动成果熟化落地、迈入产业化。
科技成果转化需要跨越“死亡之谷”,而白马湖实验室打造的概念验证中心,正成为技术跨越鸿沟的桥梁。
2023年,实验室获批创建杭州市低碳节能技术概念验证中心,配备价值超5000万元的先进仪器设备,聚焦能源与双碳技术的概念验证及成果转化,为实验室内外部科研成果提供“0-1”可行性的机理型验证、产品原型技术熟化的支撑型验证、“产品化到商品化”迭代的应用型验证,旨在打造全国能源双碳领域概念验证标杆,成为杭州建设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概念验证中心已入库项目94项,开展验证76项。
此外,概念验证中心扮演着“产业红娘”的角色,通过为政府提供参谋支撑、为科研团队提成成果转化支持、为企业提供技术赋能,实验室让科研与市场“双向奔赴”。例如,为苍南县政府定制“海-陆协同新型能源体系”方案,帮助实验室电池集成团队推动镍氢电池技术在电梯及卸船机能量节能回收装置中许可使用,协助小墨科技导热凝胶、中和能板式换热器等技术示范验证。
眼下,一项项“实验室里的奇思妙想”被赋予商业生命力:镍氢电池节能技术经过中试基地的工艺优化后,节能效率提升30%,迅速在电梯、起重机等场景应用,获得15套外部订单;光伏清洗机器人通过示范验证,帮助电站提升发电效率6%,降低运维成本40%……
“科技成果转化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一场接力赛。”站在新起点,罗一凡表示,白马湖实验室的愿景更加清晰:2025年着力建成专项基金,3亿元“投早投小投科技”;五年内孵化10家“白马湖系”企业,形成能源领域产业集群;概念验证中心将培育可复制的标杆案例,为全国提供“杭州经验”。
来源 | 合作处、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