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科学咖啡馆·2025年启真+“创智计划”科技成果转化首场路演活动,在浙大杭州国际科创中心“启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基地举办,来自政府、产业界、学术界及投资机构的近百名代表参与。
在路演环节中,7项聚焦合成生物、新材料、集成电路等三大前沿领域的优质科技成果精彩亮相。
如何让难溶性药物高效抵达病灶,同时减少毒副作用?在路演现场,杭州石溪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张晞晨展示的“两亲性聚酯-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技术,有望破解80%小分子新药的难溶困境。
目前,团队自研的西那卡塞胶束剂量制剂已完成概念验证,在动物实验中展现出降低药物副作用、提升疗效的良好效果。“我们将原本只能口服的药物,通过聚合物胶束制剂包裹,实现静脉给药,在避免静脉炎的同时,提升药物吸收效果与患者依从性。”张晞晨表示,作为初创企业,希望通过此次路演接触到投资方与各类资源,加快技术产业化进程。
杭州安歌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刘大有带来的由公司自主研发的“新一代高效快速工程细胞株开发技术”,通过三项核心技术突破,成功破解哺乳细胞产量低、成本高的产业化瓶颈。“传统哺乳细胞筛选如同大海捞针,而我们开发的‘高效克隆筛选技术’能让效率提升10-20倍。”
该技术的核心目标之一是实现全长人胶原蛋白的规模化生产。刘大有表示,利用哺乳细胞“仿生合成”的人胶原蛋白与人体天然成分完全一致,可安全用于医美填充、创伤修复等,未来应用前景广阔。目前,团队已完成技术平台搭建,计划半年内启动中试生产。 “我们期待与生物制药企业合作,共同推动国产高端蛋白制品打破进口依赖。”
度微检测技术(杭州)有限公司的技术展示吸引了众多投资人的目光。“在微纳加工领域,材料的微观形貌、组分缺陷直接决定加工水平。”公司创始人马庆表示。团队自主研发的共聚焦显微镜可实现120nm超高分辨率成像,为先进制造提供重要支撑。
“我们突破了光学衍射极限的束缚。”马庆指着屏幕上的成像效果介绍道,“这项移频超分辨技术解决了分辨率、成像速度和信噪比难以兼顾的行业难题。”路演现场展示的数据显示,其设备扫描速度可达10帧/秒,在材料科学和工业检测领域展现出独特优势。该成果曾荣获2019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路演环节中,路演项目团队与投资机构围绕技术壁垒、市场前景、融资需求等展开热烈讨论。活动现场同步设置自由交流区,多个项目与资本方达成初步合作意向,为后续成果转化注入强劲动能。
在萧山,科技+AI正在让成果转化更智慧。萧山转移转化中心副经理杨立骏介绍,作为杭州首个区级科技成果转化中心,这里构建起从“最初一公里”到“最后一公里”的科技成果转化全链条服务体系。其中,科技成果转化智者大模型(萧山专区)成为亮眼“黑科技”。
以“无动力除雪车”为例,当企业提出这一需求并输入大模型,它能迅速分析出市场上匹配的现有成果,企业既可直接对接成果团队联合优化改进,也能选择采购,大大提升了成果与需求的对接效率。除需求分析外,该大模型还具备企业分析、人才分析等功能,为创新要素精准匹配提供支撑。
近年来,萧山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聚焦重点产业,整合创新资源,打造“源头供给—产业对接—孵化加速”全生命周期转化机制,全力推动科技成果在萧山落地生根,朝着全市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标杆目标稳步迈进。
据悉,本次路演是"启真+"基地今年重点打造的科技成果转化系列活动之一。
来源 | 科技金融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