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杭区绘制“双创”地图 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发布日期:2016-12-27 15:09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杭州市科学技术局
分享:

 

近年来,余杭区紧紧抓住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大好机遇,深入贯彻创新强区发展战略,经济发展速度处于全市前列。在实施创新驱动,打造创新平台,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我们逐步发现,小镇、园区、众创空间等科创平台集聚的创客和项目需要孵化加速,富有成长性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需要产业化空间落地,还有一批发展势头好的企业希望延长产业链进一步做大做强,急需对全区的产业、园区进行统筹布局、统一规划。

2016年初,余杭区成立大产业转型升级办公室,始终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结合余杭产业空间布局和科技工作现状,绘制“双创”地图,明确区域产业定位,围绕摸清家底、明确定位、完善配套、聚焦重点、精准供给五项任务,谋篇布局、营造氛围、筑巢引凤,打造孵化加速产业化的培育链条,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一、全面梳理摸排,为双创地图提供数据支撑

(一)摸清家底,深化结果应用。开展全区产业现状摸底清查,在2个月的时间里,对全区企业、“四上单位”、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等近3.8万家法人单位,以及三城三镇和开发区、各镇(街)产业园区和科创园区等90余个园区的发展现状、空间布局、资源要素、需求建议等进行了摸底清查,初步建立了全区产业、园区、企业的基础数据库,收集关于政府服务供给方面的意见建议2400余条,并形成了空间布局篇、产业篇、企业篇、综合篇等19个子专题分析。为下一步打通整合数据,用活用好数据,加快构建和完善产业链、生态圈,推动创新创业、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

(二)理清思路,谋划产业生态。2016年初,余杭区成立大产业转型升级办公室,结合余杭产业空间布局和科技工作现状,经过近半年的不断探索、完善,围绕产业链、创新链、资本链、价值链、供应链,不断补链、延链、强链,最终形成了比较系统完整的大产业转型升级工作思路。一方面在完善园区内外部配套的基础上,重点推进“机构赋能、定位赋能、创新赋能、资本赋能、数据赋能、活动赋能” 6大赋能,构建创新创业生态圈,另一方面在全面推进制造业+互联网的基础上,围绕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和依托资本市场撬动发展“两轮驱动”,打造重点行业“双创”平台、重点企业研究院等系列载体,构建转型升级生态圈。

(三)梳理空间,绘制“双创”地图。通过前期摸底调查和思路谋划,梳理出全区29个产业园、60个科创园区的产业空间现状,努力呈现各区域、各产业的发展脉络与轨迹,对我区产业空间进行整体谋划,最终形成全区总图、“3+1”平台分图、6大特色产业布局图,即信息软件与消费互联网、智能制造与产业互联网、创新设计与新智能硬件、生物医药与大健康养生、节能环保与新能源汽车、家纺服装与时尚服务业。针对不同成长阶段、不同产业领域的企业需求,规划建设科创园区、产业园区、产业化基地等与之相适应的不同类型创新创业培育载体,打造孵化加速产业化的培育链条。

二、打造科创平台,为双创地图提供空间支撑

(一)加快特色小镇建设。以产业项目为核心,以投资计划为关键,狠抓小镇的前期谋划和项目推进。目前,我区有3个小镇入选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4个小镇列入市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7个特色小镇均已完成概念性规划编制,明确了发展定位、产业布局、投资计划。梦想小镇、艺尚小镇被住建部列入全国范围推介的10个特色小镇样板,梦想小镇成为10个省级示范特色小镇之一。今年1-11月,7个特色小镇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3.1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94.17%,梦想小镇、艺尚小镇、梦栖小镇三个省级小镇完成投资46.62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01.33%。其中梦想小镇已累计集聚创业项目840余个、创业人才近8100名,形成了一支以阿里系、浙大系、海归系、浙商系为代表的创业新四军队伍,有80余个项目获得百万元以上融资,融资总额达30.5亿元。

(二)深化科创园区建设。启动了第二轮科技创新“523”计划,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办园,鼓励园区建基金、房东变股东,大力引进培育创新主体,推进专业特色园区建设,促进园区质量提升。在排摸梳理全区科创园区产业空间现状的基础上,对经梳理整合形成的科创园区从边界、节点、路径三方面进行谋划、策划,初步形成概念性规划。出台了《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若干政策意见》,加大对社会力量办园、创业创新活动、企业融资的扶持力度。截至目前,全区已累计建科创园区70多个,面积310万平方米,建成了恒生科技园、华立创客社区、医智慧创新工场等一批标杆性的科创园区。积极引进优质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累计引进企业3500余家,其中新三板上市企业15家,国家重点支持领域高新技术企业60家,省级科技型企业151家,市级高新企业67家,市级青蓝雏鹰76家。

(三)推进孵化平台建设。以特色小镇、科创园区为载体,大力引进建立专业化、基金化的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孵化平台。2016年全区新增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家,另有2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正在公示,新增数占全省新增总数的1/32016年新增国家级众创空间5家,市级众创空间4家。我区现有市级以上众创空间12家,其中国家级6全区共有各类经认定的科技企业孵化器12家,其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6家,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5家。各类孵化器总建筑面积达31.61万平方米,可用于直接创业孵化的场地19.1万平方米入孵企业达588家,共吸纳就业人员约7700人,在孵项目涉及生物医药、光机电、信息软件、文化创意、先进装备制造等领域。如位于梦想小镇的B12创客,由盈动资本及阿里系于20153月创业,拥有创业导师13名,积极举办CEO小饭桌、良仓三人行、良仓DEMODAY、良仓梦想班等创业创新活动,利用3000多平方米的场地,在两年不到的时间,成功孵化企业60多家,入孵企业累计获得A轮融资超过3亿元,目前,在孵企业46家,创业团队60余个,创业人员295名。

三、精准供给,为双创地图提供服务支撑

(一)完善支持创新创业的政策机制。创造性地提出《关于促进人才、项目、资本集聚发展的政策意见》,即个人所得税高比例返还及循环投资政策,并以之为纽带,让智慧、资源、资本相互作用,形成更大优势,产生溢出价值。在充分结合《余杭区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财政政策实施细则》和《关于梦想小镇(天使村)金融政策实施细则》相关个税奖励条款的基础上已形成初稿,进一步突出以政策引人才、以人才聚项目、以项目汇资本,充分激发优秀人才投身创新创业的热情和活力,引导这批成功人士发挥个人所长,成为创业导师,将各类资源和创业经验发挥出来,让一笔政策资金发挥两次作用,让一个人才发挥两种优势。抓住举办全区产业余杭发展大会、2016中国(杭州)智能制造大会的契机,强势推出,强力宣传,一举打响了“产业余杭”的品牌,形成了区内、区外共同聚焦余杭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优化支持创新创业的物理环境。各平台、镇街结合“双创”地图的产业布局和自身定位,因地制宜,打造创新创业平台。如临平创业城抢抓时代机遇,从给闲置的CBC大厦植入概念开始,筑巢引凤,穿针引线,完全从无到有,逐渐培育,形成了以中国(杭州)产业互联网创新港(CBC大厦)为核心的产业互联网小镇。目前已集聚了中国联通、集控科技等数十家产业互联网服务企业,发展势头强劲。未来科技城依托华立集团大健康产业生态圈和博奥大健康技术资源,充分挖掘华方e链接用户(患者)、家庭、社区的入口资源,线上线下同步推进,打造华立创客社区,目前正在重点建设智慧健康村、智能硬件村、跨境电商村。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利用中国品牌布艺城的存量空间资源,以传统家纺产业孕育发展信息经济新业态为导向,构建需求引导供给、线上推动线下的互联网布艺新型产业链,培育设计中心、智造中心、展贸中心,打造布e小镇。目前,阿里系创投联盟及其创建的橙友众创空间等资源型平台已经入驻,为打造家纺布艺恒阳产业注入创新血液。

(三)建立支持创新创业的金融体系。发挥科技企业风险池基金、科技担保公司的融资作用,1-11月共为82家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贷款24430万元,其中通过区风险池为24家企业提供贷款11400万元,通过区科技担保公司为58家科技型企业担保贷款13130万元。出台《杭州市余杭区创新券推广应用管理办法(试行)》,目前全区已通过161家企业的资格审核,其中101家企业领取创新券,领取额度355.97万元,使用创新券73.6万元,已兑换56.7万元。研究制定《关于推进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加快发展若干政策意见》,强化政策引导,优化服务环境,大力培育上市资源,企业挂牌上市成效明显,2016年新增首发上市企业2家,累计达到11家,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34家,累计达到54家。

(四)创办支持创新创业的联盟组织。成立余杭区科创园区联盟,成员单位涵盖我区各类科创园区、孵化器、众创空间等90余家。联盟依托各科创园区的产业发展资源优势,进一步完善科创园区孵化体系,促进科技上中下游及相关产业链的衔接,建立园区资源共享机制,加强与各大高校、科研院所之间的产学研合作,促进与国内外科创园区的交流,为联盟成员提供咨询和服务。

(余杭区科技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