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下午,继刚刚结束的“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后,西湖区隆重举行“西湖区科技创新暨高校经济发展大会”,西湖区委书记高国飞讲话。西湖区委副书记、区长董毓民主持,西湖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叶伟平,西湖区政协主席叶泽等区四套班子领导参加。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朱泽飞校长、中国美术学院傅巧琳副院长、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彭桂云总经理、省化工研究院魏优昌书记等高校院所领导,辖区内44家高校院所代表和40家科技企业代表,西湖区有关部门、镇街和园区负责人齐聚一堂,共谋发展。
会议对科技企业和工作者们进行了隆重表彰。阿里云计算、浙大网新科技、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等22家单位成功入选《2020年度西湖科技创新榜》。与此同时,《2020年度高校经济工作先锋榜》也评选出先进个人39人、先进单位10家、优质服务单位11家。西湖区科技局荣获“2020年度高校经济工作优质服务单位”称号。
在西湖区科技企业和单位通力合作下,西湖区科技进步创新指数跻身全省前3,R&D投入强度连续3年位居全省第2;入选杭州市首批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区培育名单;成功创建浙江省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作为杭州乃至全国的科创高地,在创新实施主体的不断集聚中,西湖区的科技创新工作“节节升高”。
在西湖区科技工作者的共同见证下,高国飞等西湖区领导和企业代表携手点亮启动器,宣布“西湖科技星辰计划”正式启动!本次重磅发布的《西湖科技星辰计划》和《西湖区飞天企业培育工程实施意见》,以繁星、新星、巨星、北斗星、文曲星“五星”网络,建立飞天企业、准飞天企业、飞天培育企业的梯队培育机制,依托产业用地、高端人才、科技成果、金融资本等要素资源,在研发投入、房租补贴、产业基金、上市扶持、用地保障、人才配套等八大维度给予政策支持,正在全力构建全域创新的西湖科创“银河”,打造“数字科创引领地”。未来五年,西湖区将向着实现省级科技中小企业3800家,雏鹰计划企业100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800家,飞天企业达50家,上市企业达50家,培育新型研发机构10家,引进人才数10万人,海内外领军人才116人的科技战略目标奋勇迈进。
科技创新需要智力支撑。而高校云集的西湖区有着天然优势。近年来,西湖区不断探索着高校经济发展的新路径。自2020年5月启动高校经济以来,西湖区在新一轮高校合作中,围绕资产盘活+资源协同、技术领衔+市场驱动、区校共建+产城共融、多元服务+创新载体,打造“1+3”高校经济集聚区,全方位整合区域内高校院所创新资源,开拓创新四大区校合作新模式,成绩斐然——盘活校产空间18万平方米;与辖区18所高校、28所科研院所合作,打造区校协同创新一体化新模式,构建起了区校合作新机制、新模式;促成区校合作项目23个,总投资97亿元;全年引进高校经济项目200余个,促成产学研合作项目112个。
西湖区委书记高国飞在会议上大力肯定了西湖区一年来取得的科技成绩。高国飞表示,西湖区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力强化科技创新供给,以数字化改革推进科技创新治理改革,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发挥科技创新对西湖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为加快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首善之区贡献更大科技力量。
2021年,不仅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数智杭州”起步之年。本次大会的召开,对西湖区科技发展来说又是一次崭新的开始。创新引领发展,科技赢得未来,科技创新正为西湖大地注入无穷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