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索引号: 002489460/2021-06047 文件编号:
发布机构: 杭州市科学技术局 生成日期: 2021-07-13

2020年工作总结和2021年工作安排

发布日期:2021-07-13 16:50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市科技局
分享:

2020年,杭州市科技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杭州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省委十四届八次全会、市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五员领创”活动为抓手,党建统领明方向,凝心聚力抓创新,创先争优在一线,奋力夺取创新高分报表,取得了疫情防控和科技创新的新成效。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增幅居全国重点城市第7位,高新技术企业数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数三年倍增目标超额完成,连续10年入选“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十大中国城市”,在全球创新指数(GII)排名上升到全球第25位,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位居第三,科技创新综合实力稳居全省第一。

一、2020年工作与“十三五”发展成就

(一)2020年工作总结

    面对疫情冲击和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更加凸显,2019年杭州全社会研发投入530.4亿元,较上年增长14.2%,投入强度达3.45%,高于全省0.77个百分点,2020年预计全市研发投入强度3.5%左右;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0%,高于固定资产投资和工业投资增速3.2和3.1个百分点;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448.26亿元,同比增长8.6%,高于GDP增速4.7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67.4%,比上年提高5.5个百分点;技术交易额550.08亿元,同比增长24.73%。

1.开展“五员领创”, 科技战疫交出高分报表。开展“克难攻坚员、调查研究员、联络服务员、科技特派员、创新协作员”的“五员领创、科技争锋”党建品牌活动,对标对表服务企业复工复产,开展克难攻坚,人工智能试验区建设、科技特派员、杭州揭榜挂帅等克难攻坚任务得到郑栅洁省长、黄建发部长、高兴夫副省长等领导的充分肯定。科技战疫,闻令而动。抓应急攻关,开辟绿色通道,简化评审方式,投入1800余万元部署疫情防控项目,短时间内取得了一批硬核成果。杰毅生物承担科技部应急项目,研发出全国首台“新型冠状病毒全基因组自动化建库”设备,第一时间驰援武汉。抓金融助力,联合杭州银行安排10亿元专项资金助力复工复产,全国首创的“杭信贷”发放贷款4.75亿元,通过减免担保费用等为企业减费1000余万元,推出“应急保”专项产品放款1600余万元。杭信贷探索形成的“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政策性担保+银行授信”融资闭环模式,入选国务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最佳实践案例”。抓疫情防控,全市两百余名“科技特派员”和“创新协作员”活跃在田间地头、企业车间,帮助企业纾困解难。科技部门为在杭外国专家发放口罩2万只,疫情早期在海外筹措口罩20余万只驰援杭州;安排科技特派员开展技术培训,直播带货等方式帮助解决销售难题。

2.注重顶层谋划,全域创新格局初步形成。编制《杭州市“十四五”科技发展规划》《杭州市“十四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出台了《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完善科技体制机制健全科技服务体系的若干意见》,形成了“1+1+N”的创新政策体系。促进产城融合,加快推进杭州国家高新区和临江国家高新区两大国家级高新区建设,编制《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发展纲要》,探索开展“企业创新积分制”试点,获科技部推广应用;推进滨富特别合作区和城西科创大走廊创新策源地建设。培育战略科技力量,创新能级显著提升,之江、良渚、西湖、湖畔等首批4家浙江省实验室全部落户杭州并全面启动建设,之江实验室、西湖实验室成功纳入国家实验室建设序列;与中科院上海分院、国科大等四方成功签约,引进杭州中科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支持浙大国际科创中心启动运营;首批认定的36家省新型研发机构,在杭机构占18席。积极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推进G60科创走廊建设,参与规划编制,组织参加长三角G60科技成果拍卖会,5项成果顺利成交。牵头召开杭州都市圈科技局长联席会议,协同推进都市圈3.0版科技合作创新。

3.推进试验区建设,人工智能产业快速发一是召开领导小组会议暨专家委员会会议,市委市政府领导参加。二是建设首批市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区。余杭、萧山、滨江、西湖纳入“市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区”培育名单,召开工作推进会议。三是建设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启动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建设,首批发布需求30项。四是建成“2+3+2”人工智能开源开放平台体系。创建阿里云“城市大脑”、海康威视“视频感知”2个国家开放创新平台;建成“之江实验室天枢”“浙江大学智海”2个人工智能开源平台。五是举办2020全球人工智能大会,11位中外院士参加,举办论坛、赛事等活动14场,现场参会嘉宾达2000余人,刘忻市长等市委市政府领导予以批示肯定。六是完善试验区建设工作机制。出台《2020年试验区建设工作要点》。把试验区工作纳入市综合考评部门职能目标。刘忻市长多次召开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专题会议。柯市长亲自率队赴科技部汇报试验区工作,参加北京中关村论坛做主题演讲。2020年,杭州人工智能产业营业收入1558亿元,同比增长12.84%;研发费用168亿元,同比增长12.10%;分别占全省的58%和7 4%。高兴夫副省长对杭州推进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作出批示肯定。

4.强化主体培育,创新发展跑出加速度。一是持续加大对科技型企业和孵化培育体系的扶持力度。全市新增国家备案众创空间24家,新增省备案众创空间36家,入围省2020年度优秀众创空间17家、占全省的57%;全市累计拥有国家双创示范基地6家,国家备案众创空间68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48家,国家级孵化器数量连续8年位列全国省会城市和副省级城市第一位。聚焦“互联网+”、生命健康和新材料三大科创高地,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科技型初创企业培育计划,科技企业“双倍增”目标超额完成。新培育“雏鹰计划”企业847家,累计5966家;新培育省科技型中小企业4176家;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440家;新培育省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9个,入选数量连续两年居全省第一。二是提升企业创新技术支撑,引导和支持企业创建企业研究院和企业研发中心,新增市级企业高新技术研发中心403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229家、省级企业研究院75家。16个重大项目列入省科技厅择优委托项目,84个项目获得省科技厅重点研发计划支持。全年累计验收高新领域市重大科技创新项目41项,这些项目制定国家标准15项、实现销售收入20.6亿元。三是科技金融精准支持。在生命健康领域和人工智能领域投资各类专业基金28支,总规模超过100亿元,投资在杭企业104家。截至2020年底,市创投引导基金已批复合作基金84家,基金批复总规模160余亿元。天使引导基金已批复合作基金71家,基金批复总规模98亿元。2020年,市创投和天使引导基金投资企业中有10家企业上市,累计培育出上市(并购)企业48家。杭高投在中国创投委备案创业投资机构50强中投资规模位列第6位、投资中小企业位列榜首。

5.优化创新生态,人才引育取得新成效。积极落实“人才生态37条”,实施国家、省和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和万人计划,全力打造全球人才蓄水池,高层次人才集聚效应进一步显现。9支团队获评省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入选数量连续两年位列全省第一。人才国际化水平进一步提升,成为全国首批获授权审发《外国高端人才确认函》权限的城市,“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全国率先实行全流程“零次跑”审批,市“115”引智计划引进高层次外国专家项目235项。人才机制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入,聚焦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新制造等重点产业新开展“揭榜挂帅”活动,张榜项目406个,全省第一,其中线下发榜项目总标的额近12亿元,得到了黄建发部长和毛溪浩部长的点赞。高质量举办“2020年浙江省暨杭州市科技活动周活动,吸引5000余人参与现场互动体验,学习强国、浙江日报等20余家主流媒体刊登报道。举办“百家投融资机构对接会”,达成投融资意向1200余万元。开展“钱江友谊使者”表彰活动,10名外国专家被授予杭州市外国专家“钱江友谊使者”称号。

(二)“十三五”工作成就

2020年的目标圆满完成,也标志着“十三五”顺利收官。五年以来,市科技局以杭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杭州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为抓手,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推出科技创新组合拳,构建“产学研用金、才政介美云”十联动创业创新生态系统,掀起“双创”高潮,创新活力之城已成为杭州的金名片。创新策源地建设初见成效,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获批,国家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全球容量最大的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启动建设并取得实质性进展,实现“零”的突破。这五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从3.01%预计提升到3.5%左右,提高0.49个百分点;市场主体高速成长全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从1979家增加到7707家,增长近3倍;省科技型中小企业从6032家增加到14576家,增长1.4倍;动能转换趋势良好,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从1212亿元增加到2448亿元,年增速超15%;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从41.7%增加到67.4%创新环境持续优化,国家级孵化器,从24家增加到48家,总量稳居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一;总孵化面积从160万方增长到413万方技术交易总额,130亿元增长到550亿元科技专项从33个压缩到12个,科技金融基金总额14.8亿元增长到27.8亿元。杭州先后获评国家小微企业创新创业城市示范建设第一名,国家首批创新型城市评估第二名。

二、“十四五”工作思路和2021年工作安排

面向“十四五”,我局将紧紧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科技自立自强,高水平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率先打造“互联网+”、生命健康、新材料三大科创高地,以城西科创大走廊为主平台,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规划建设杭州科学城,努力打造“面向世界、引领未来、服务全国、带动全省”的创新策源地,重点打造数字变革策源地。具体目标:

一是创新平台提能造峰,建成新型研发机构50家以上,建设国家、省新型实验室5家以上,布局2-3个国家重大基础科研设施;市财政科技投入年均增长15%以上, 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争取达到4.0%

二是创新人才集聚裂变,新引进国内外顶尖人才、领军人才1000名,全市人才资源总量达到335万人,建成市级以上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100个。

三是创新主体倍增提质,深入实施科技型企业双倍增计划,每年新认定国家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企业1000家以上、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2000家以上,累计建成省级及以上企业研发机构3000家以上。

四是科技攻关重点突破,每年组织实施重大科技攻关、重点研发项目100项以上,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健康、新制造等优势领域取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技术成果。

五是创新生态争创一流,新增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各100家以上,建成科技成果转化园、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各20家以上;市创投引导基金、天使投资引导基金和政策性担保本金争取突破100亿元,建设服务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投资基金300家以上,集聚社会化科技投资基金500亿元以上,持续擦亮杭州科技和金融结合金名片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市科技局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省委十四届八次全会、市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和全国、全省科技工作会议精神,以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适应新发展理念对科技创新工作的新要求,不断厚植“创新活力之城”特色优势,全面塑造杭州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2021年杭州科技创新工作目标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3.6%左右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200亿元,新增省级及以上研发机构200家、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7家,新增雏鹰企业800家、省科型中小企业2000家、高新技术企业1650家,新增市级以上孵化器、众创空间60家,实现技术交易额480亿元。

(一)加强党对科技工作的全面领导,打造全市科技铁军。一是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践行“两个维护”。强化理论武装,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建立专门工作督查台账,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工作重要讲话精神,以及落实省委、市委、区委关于科技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检验科技工作成效的首要标准。二是构建党建工作大格局牢固树立“党建强,发展强”的理念,努力打造学习型机关、创新型机关、服务型机关和廉洁型机关。在全市深入推进“五员领创·科技争锋”党建品牌创建活动,以“联学、联建、联创、联办”的方式,推动孵化器、众创空间党的组织和工作双覆盖,形成全市科技系统党建工作一盘棋。三是打造忠诚清廉担当的科技铁军。打造“忠诚、担当、专业、务实、守正”的科技干部队伍,树立“忠诚是本色、担当是境界、专业是基底、务实是状态、守正是底线”价值观。开展多种形式的“比学比做争先创优活动,激励广大党员、干部保持良好精神状态和工作状态,

(二)聚焦三大科创高地,构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体系。一是发挥平台策源作用,推进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杭州高新区、钱塘新区等高质量发展,加快平台集聚、人才集聚、要素集聚、政策集聚和体制机制创新,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形成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硬核成果。建设生物医药综合交易平台,为打造万亿生物医药产业提供重要支撑。推进杭州高新区(滨江)富阳特别合作区发展,探索经验、形成示范。加强紫金港科技城、未来科技城、青山湖科技城、杭州云城创新协同、产业联动,建设高水平现代化引领示范区。二是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聚焦三大科创高地,从解决卡脖子和进口替代入手,组织实施省“尖锋、尖兵、领雁、领航”研发攻关项目100项,加快取得一批填补空白、引领未来的重大成果。三是打造国际一流的双创生态,巩固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城市成果,深入推进“双创示范城”建设。引导众创空间和孵化器专业化、国际化发展,进一步优化 “众创空间-孵化器-特色园区”科技型企业孵化链。抢抓海外人才流动“窗口期”,积极对接中央统战部、中国欧美同学会,打造以国家级“海归小镇”为主载体的全球创新创业平台。发挥硅谷孵化器的在地优势,做好项目储备和基金储备,保持国际孵化的领先地位。继续推进海外孵化基地布局。四是提领杭州创新全球影响力,推进以浙江大学、西湖大学、阿里达摩院等高校、新型研发机构的科学研究成果产出。引导和鼓励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型领军企业等企业主体申报PCT专利,进一步提增杭州SCI科学论文和PCT专利数量,推动杭州在全球科技活动集群排名的稳步提升。

(三)聚焦培育战略科技力量,谋划创建国家科学中心。一是支持浙江大学等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支持浙江大学“双一流”大学、中国美术学院“双一流”学科建设。支持西湖大学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支持浙江大学、西湖大学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建设中法航空大学、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二是构建新型实验室体系,支持之江实验室、西湖实验室打造国家实验室。加快建设湖畔、良渚省实验室建设。在区、县(市)的有力支持下依托头部企业、在杭国内顶尖企业或新型研发机构再谋划1-2家省实验室。支持在杭国家重点实验室发展,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和头部企业创建“学科、企业和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三是加快大科学装置建设,加快建设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推进北航杭州创新研究院大科学装置项目规划布局。推进新一代工业互联网系统信息安全大型实验装置、超高灵敏量子极弱磁场和惯性测量装置、多维超级感知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项目谋划论证。四是启动谋划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大科学装置,创建国家实验室,做强国家重点实验室,继续布局省实验室,支持“双一流”大学和学科建设,培育发展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谋划杭州科学城等,形成杭州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框架布局。按照“一核三星多点”空间格局,精心编制《杭州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方案》,正式启动谋划创建工作。

(四)聚焦揭榜挂帅,打造科技人才蓄水池。一是试行“揭榜挂帅”攻关模式,力争全年新增张榜数300个以上,总标的额突破13.5亿元。达成合作意向不少于100个,总标的额突破3亿元,增长50%。揭榜数量不少于60个,增长200%,实际支付揭榜金额不少于1亿元,增长40%。二是以“揭榜挂帅”推进引才引智新探索,高目标打通人才“双循环”通道,用活用好外国人来杭工作便利措施,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畅通人才来杭通道。主动对接国外优质双创资源,拓展引才渠道,探索“海外人才飞地”建设和扶持方式。以“揭榜挂帅”制度探索加大引才引智“供需”两端双向供给,实现“量质”并举,继续在全省保持头雁位置。三是打造全球人才蓄水池,充分发挥浙江大学、西湖大学、阿里达摩院等平台的人才蓄水池功能,引进行业顶尖人才。加强国际人才俱乐部建设,为优秀人才提供支撑和保障。提升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粘合度,举办以“科技创造未来、科技改变生活”为主题贯彻全年的系列活动。

(五)聚焦创新策源地,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一是深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推动国家级杭州高新区、临江高新区创新驱动发展,持续进位。争取示范区政策先行先试,争取获科技部授权适当放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下放国家级众创空间、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信息变更权限。支持有条件的区县创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重点推动数字经济、生命健康等领域前沿科技基础研究。支持区县引进具有世界水平的新型创新载体,打造一批链接全球创新资源、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科创平台。二是深化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制定2021年试验区工作要点,明晰目标,明确任务,抓好落实。启动新一批市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区建设。实施人工智能重点研发项目60项,培育人工智能企业350家,成立人工智能投资基金,推进20项以上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建设。推进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走在全国前列。三是助力中国(浙江)自贸区杭州片区建设,引导企业探索建立“离岸研发,就地转化”的产学研合作新机制。支持企业参与全球创新资源配置,布局海外创新中心、海外离岸孵化基地等科创平台。基于孵化器、众创空间的国际化发展成果,探索“科技资本+技术交易+离岸外包”的新型孵化、加速模式。深化钱塘硅谷中心建设,推进海内外创新联动发展。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政策试点,探索科研设备进口便利化,提升自贸区杭州片区创新力。

(六)聚焦企业主体,推进科技赋能高质量发展。一是实施新一轮科技企业“双倍增”计划,支持各区、县(市)建立国高企培育后备库,市、区(县、市)联动开展线上线下国高企培训。鼓励有条件的区、县(市)对国高企和省科小再按25%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标准给予奖补,确保全面完成新增国高企1650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2000家目标。二是加快完善企业研发体系,不折不扣落实企业研发投入财政补助政策,引导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符合条件的科技企业建立省级研发中心、省企业研究院或省重点企业研究院。力争新增7家省重点企业研究院,支持阿里巴巴城市大脑、海康威视数字安防创建领域类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在数字安防、集成电路等领域争取创建1-2家省级技术创新中心。三是推动建设创新联合体,推动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支持领军企业联合行业上下游、产学研力量,组建体系化、任务型的创新联合体,积极完善创新链生态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企业创新联合体40家,共性技术平台1家。加快建设杭州生物医药综合服务平台。四是完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充分发挥创投天使引导基金作用,打造多元化的投资基金体系,形成引导基金体系的造血机制。新引进创投、天使引导基金合作机构20家以上,新增参股基金规模力争超过100亿元。

(七)聚焦体制机制创新,增动力强活力要红利。一是推进成立创新委员会,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推进创新委员会建设,加强调研,提出思路。创新委员会下设办公室,独立办公、实体化运营,发挥“统筹规划、协调推进、督察考核”职能,攻坚克难探索新路,为科技工作蹚出新路。各区、县(市)应将设立创新委员会作为重要工作予以推进和谋划。二是深化科技领域改革,深化项目立项、人才评价、绩效评估等方面的改革,实施“择优委托”“以赛代评”“包干制+负面清单”等机制,实现从项目管理向过程管理转变、从抓项目向重服务转变,从拨经费向抓规划、抓政策转变,提高治理水平。三是做好巡视整改督察考核,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坚定,推进《关于完善科技体制机制健全科技服务体系的若干意见》的落地,对关键重点任务、关键指标进行分解落实,划出时间表、挂起作战图,确保各项举措落到实处,释放全社会创新创业潜能。高质量、高标准完成《杭州市“十四五”科技发展规划》《杭州市“十四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编制。

针对以上六大聚焦,2021全力以赴打好“六场攻坚战”。一是聚焦三大科创高地,打好创新创业体系建设攻坚战。二是聚焦培育战略科技力量,打响创建国家科学中心攻坚战。三是聚焦揭榜挂帅,打好科技人才引育攻坚战。四是聚焦创新策源地,打好高能级平台创新驱动发展攻坚战。五是聚焦创新主体培育,打好科技赋能高质量发展攻坚战。六是聚焦体制机制,打好科技创新改革攻坚战。为加快建设“数智杭州•宜居天堂”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奋力展现“重要窗口”的“头雁风采”作出科技贡献,以优异成绩向建党100周年献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