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杭州市萧山区坚持以创新为主色,激活动能、培育梯队、营造生态,用创新铺垫未来的无限可能……
育“新”力 构建活力科创梯队
企业是最具活力的创新主体。
“近年来,我们加快实施‘科技型企业双倍增’计划,逐步完善‘国高企’‘省科小’‘雏鹰计划’三位一体的企业培育体系,打造创新活力的企业梯队。去年,萧山区也获评了杭州市高新技术企业三年培育先进区。”萧山区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2022年,萧山区新认定市级“雏鹰计划”企业102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825家、国高企502家,交出了不俗的答卷。
如今,在萧山区这片创新热土上,正活跃着近500家“雏鹰计划”企业,超过3200家的浙江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超过1800家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这将成为萧山区在科技创新道路上持续攀峰的最大底气。
在这份积累的背后,是萧山区“全域大孵化”下,进一步完善孵化载体政策,推进大孵化集群建设,构筑全链条孵化服务体系,提升孵化载体专业化品牌化运营能力等一系列组合拳的积极推动。
连续多年,萧山区实现了全国、省、市三级孵化载体建设的“大满贯”。
目前,萧山区拥有市级以上科技孵化器(众创空间)54家,其中国家级9家,省级24家,孵化面积达80余万方。2022年新认定市级以上孵化载体达到了22家,特别是省级孵化载体的认定数量位居全省区县第一。
“科创载体搭建好的资源,降低了企业创业创新的成本,同时有利于企业申请技术、资金等方面的支持,为科技企业的培育、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土壤。”萧山区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连续六年获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A类优秀的杭州湾信息港,便是萧山区孵化载体的最佳缩影。
2022年1至11月,杭州湾信息港成功招引投资亿元以上项目15个,总投资达40亿元;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9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共有22家企业完成新一轮融资,其中11家企业融资达亿元以上……“未来,信息港将持续发挥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在产业辐射、人才集聚、服务创新、载体扩容、创新生态等方面带动作用,推进高能级创新平台提档升级。”该平台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如是说道。
如何进一步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
2022年,《萧山区推进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提升实施方案》发布。在“两清零一提升”行动的积极推进下,萧山区新增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备案256家,新认定省级企业研发中心49家、市级企业研发中心96家,增量杭州市第一。
同时,萧山区还积极鼓励传统制造业龙头企业牵头组建体系化、任务型的企业创新联合体,进一步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2022年新组建6家区级企业创新联合体,其中3家列入市级企业创新联合体。
高新技术企业,各类企业研发平台、企业创新联合体,再加上联合实验室,都是不断激发企业创新活力的重要抓手。数据显示,2021年度萧山区R&D经费投入总量达68.75亿元,五年增幅超90%,R&D经费投入强度达3.42%,五年平均增幅超过0.3个百分点,创新指数首次进入全省 90 个县(市、区)综合创新指数排名第一方阵。科技成果产出丰硕,科技产出指数全省排名第21位,五年新增国家级科学技术奖4项、省级科学技术奖42项,实现翻两番;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386.41亿元,五年增长超过50%;2022年上榜“独角兽”“准独角兽”企业50家,同比增长85.19%……这都是企业创新活力迸发的最好证明。
在萧山区,创新链和产业链逐步深度融合。
勇攀“高” 注入战略科技动能
科技是催生新发展动能,是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
2022年6月,湘湖实验室落地萧山,实现了萧山区省级实验室的“零突破”。作为浙江布局设立的十个省实验室之一,也是唯一一家生物育种领域的省实验室,其含金量显而易见。
随着湘湖实验室内生物技术研究院、种质资源研究院、生物互作研究院和生物制造研究院的陆续落地,萧山区也将以农业生物创新为切入口,持续引入鲜活资源,集聚、培育一大批科研人才,探索出一条产业与科技发展共生共荣的新路径。
在过去的一年中,萧山区这样的好消息不少:浙江省CMOS集成电路成套工艺与设计技术创新中心揭牌成立,成为我省首批6家省技术创新中心之一;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创建的“浙江—以色列自组装功能材料联合实验室”入选省级国际联合实验室,实现萧山省级国际联合实验室零的突破……
无论是重量级的新型研发机构,还是链接全球创新资源的国际合作平台,这些战略科技力量的落地为萧山区的创新发展注入了更加澎湃的动能。
运作三年,北京大学信息技术高等研究院与浙江大胜达成立的联合实验室,赋能企业工厂订单交付率提升10.2%以上,人员减少80%,生产能耗下降18%以上。杭州云合智网技术有限公司、杭州蔚斯博系统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与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共创联合实验室实现技术升级,更是先后获得千万级风投融资。
“实验室经济”的到来,为企业创新破难、转型发展提供了更高能级的智力支持,也为萧山区产业升级提质插上了科技翅膀。据统计,萧山各科研院所已与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71家,撬动上亿元研发资金投入。
不仅如此,2022年萧山区积极向上争取创新资源,入选省“尖兵”“领雁”研发攻关计划共计14项,较前年增长40%,研发经费投入预计超过4.5亿元,争取中央、省、市科技资金支持达到5亿元,创历年新高。三项科技创新成果斩获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含金量居杭州市第一。
日前,杭州在科技创新大会上吹响了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进发的号角,发布了15家杭州市首批概念验证中心。萧山区3家入选,分别是浙大杭州国际科创中心集成电路概念验证中心、北大信息技术高等研究院视觉智能概念验证中心和浙大计算机创新研究院大数据智能概念验证中心。
这是一个信号:萧山区将以更加积极的姿态链接创新动能,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加快打造科技新高地、创新增长极,用科技助力产业迭代升级,用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
“融”发展 激活一流创新生态
梦想,只有落地,才能孕育神奇。
而在助力科创梦想的道路上,萧山区一直是动作快,力度大。
应对“融资难”“融资贵”,萧山区努力扩大科技金融的“朋友圈”,并加大科技金融支撑科技创新的力度。
截至目前,萧山区合作金融机构共35家,其中银行24家,融资担保机构2家,保险机构9家,全区低利率科技企业贷款总额已超120亿,全省首单“创新保”科技项目研发费用损失险保单也在萧山落地。
在萧山农商银行,有一家专门为科技企业提供贷款的专营支行(即萧山农商银行开发区支行)。
“目前,我们已经成功落地企业贷款授信52户、金额2.0175亿元,用信户数41户、金额9616.1万元。其中,科技文创型企业占企业用信户数的75%以上。”该支行相关负责人表示。不仅如此,针对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农商银行还推出了优惠利率的“科技贷款”产品,2015年以来,累计为科技企业降低融资成本1个亿。
破题研发难关,区科技局打出了“揭榜挂帅”的重拳。围绕智能制造、新材料、生命健康、“互联网+”四大领域“广发英雄帖”,吸引高校院所、技术团队“揭榜”合作,累计发布“英雄榜”124项,发榜金额超3.8亿元。
解决人才招引难,科技领军创新人才驱动中心(萧山)揭牌成立。依托中心的平台力量,开展人才引育,为企业提供高端智力需求对接、创新创业培训、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评估评价、促进联合研究等定制活动。
同时,全心全意的政务服务,也成为了萧山区科技局的一种“口碑”。
2022年,萧山区技术合同登记点成立,不仅方便企事业单位开展技术交易合同登记,还降低了企业创新成本。“对技术输出方来说,通过技术合同登记,不仅能减免所得税、增值税,还可以作为高新技术企业和技术先进服务企业认定的依据。而对购买企业,则可以享受研发费用的加计扣除,加上创新券的补助,企业创新成本进一步降低。”萧山区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还有,发布《萧山外国人生活服务指南》2.0版本,加快首批外国人来华工作“一件事”办理试点改革,为海外人才提供便利;积极推进校外科技类培训机构审批和资金监管,定向走访和调研科技型企业,搭建创新创业项目投融资对接会、专家辅导等各级各类交流对接平台……一系列的举措温暖了企业的成长路。
健新原力首席执行官李玉玲深有感触,她曾表示,“萧山区给健新原力带来了许多0到1的机会,公司总部落子杭州湾生物科技谷,这是基于理智与情感的双向选择。” “萧山是一个创业氛围浓厚的城市,有具备国际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和发展平台。无论是科技创新、产业促进,还是金融服务,萧山都有一系列的扶持政策,为企业发展提供不少的支持。” 先临三维项目发展总监黄宝婵这样说。
未来,在萧山区“产城人文”融合发展的道路上,科技创新将会成为浓墨重彩的一笔。
开年第一会,萧山区也亮出了创新的旗帜:要在“百千万”工程推进中坚持生态集聚创新、创新培植生态,全面释放科创平台赋能作用,持续发挥人才引育虹吸效应,不断强化金融科技服务支撑,充分激发市场主体内生动力。
蓝图已经绘就,号角已经吹响,奋斗正当其时。
“今天的导向就是未来的方向。我们将重抓生态,加快推进‘产学研用金、才政介美云’十联动,促进创新要素精准匹配,建好高质量发展实践地、成果转化首选地和创新创业最优地。”萧山区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