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共赢”中韩双碳技术合作对接活动在余杭举行

发布日期:2024-11-06 16:24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杭州市科学技术局
分享:

“期待此次合作能加强中韩技术交流,推动成果转化,助力企业出海。”杭州师范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总经理钱波在10月30日举行的“科创共赢”中韩双碳技术合作对接活动开幕式上表示。当天,杭师大科技园与韩国技术风投财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致力于推动绿色低碳技术的研发、转化和应用,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贡献力量。

钱波透露,双方计划在长三角地区建立韩国技术风投财团联络点,重点在国际学术交流、国际科创服务及国际品牌活动等方面展开合作,深化两国在技术和产业上的合作。

为推动中韩两国在“双碳”领域的深度合作与交流,促进创新技术的共享与应用,杭州师范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与韩国技术风投财团联合主办了“科创共赢”中韩双碳技术合作对接活动。对接活动以“共促合作交流,共享绿色发展”为主题,中韩两国专家学者、企业代表聚焦绿色“双碳”,探索产业发展新机遇。

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郑津洋、韩国国家绿色技术研究所所长李相协、中日友好环境保护中心高级工程师独威、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清洁能源研究中心责任研究员李雄等作主旨报告。

氢能产业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郑津洋院士在主旨报告中指出,氢能作为绿色低碳的能源新星,对缓解我国能源压力、降低碳排放具有重要意义。郑津洋阐述了氢能发展的十大趋势,他提到,氢能储存与运输方式的多元化和技术进步,将使其成本进一步降低。同时,氢能基础设施网络建设正在全球加速推进,我国已建成428座加氢站,位居世界第一。然而,能源需求压力增大、油气对外依存度高等挑战依旧存在。面对氢能产业发展的技术与经济挑战,郑津洋院士呼吁持续降低氢能成本、提高储氢密度、延长设备寿命并优化性能,“我们诚挚欢迎国际友人前来交流,共同推动氢能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中韩两国在制氢领域各展所长,韩国在构建能源生态系统上表现突出,但可再生能源生产是短板,因此我们急需在该领域寻求合作。”李相协表示,中国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技术方面具有地域优势。双方合作,将韩国的氢能源技术与中国的可再生能源技术相结合,是应对气候危机的新途径。此外,将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优势与韩国的环境技术相结合,可以为绿色转型提供新思路。

在路演环节,来自中韩两国的11家企业分别展示了他们在“双碳”领域的最新成果。

“我们自豪地保持着两项世界纪录:公司研发的莱茵衣藻藻粉蛋白质含量高达55%,而另一项衣藻产氢技术,能够实现利用每1升衣藻产出1升氢气。”杭州西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杭州师范大学基础医学院副教授刘朋分享了团队在光合微藻领域取得的突破性进展。他介绍,在全球极端天气频发的背景下,西月生物筛选出光能利用率超20%的衣藻藻种,采用室内封闭光合混养技术工业化生产,有效规避了传统农业风险。西月生物还积极开拓固碳市场,一吨藻粉能固定两吨以上二氧化碳,为环保贡献力量。

活动现场还发布了中韩“双碳”技术重点成果和需求。据主办方介绍,这些成果和需求涵盖了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碳捕集与封存等多个领域,为参会者提供了丰富的合作信息。

韩国技术风投财团(KTVF)是2001年由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全额出资设立的非营利组织。该财团总裁姜求寅表示,他们非常看好中韩两国在双碳技术领域的合作前景,将深化中韩两国在应对双碳及气候危机方面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并积极推动中韩两国创业、风险企业的全球技术商业化支援。

本次活动由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韩国技术风投财团、杭州师范大学、杭州市余杭区科学技术局指导,韩国技术风投财团烟台代表处、杭州师范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主办。

中韩双碳技术专家、产业企业代表、投资机构代表等约80人参加活动,并参观考察了阿里巴巴集团全球总部、杭州技术转移转化中心等。


来源 | 科技金融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