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大走廊杯”2024中国·杭州博士后科创精英赛决赛在未来科技城学术交流中心举行。经过三个月的角逐,15个由博士后人才领衔的高精尖项目从360余个项目中脱颖而出,在城西科创大走廊上演“巅峰对决”,争夺桂冠和最高1500万元的落地资助。
能够动态调节胰岛素的新一代智能糖响应胰岛素周制剂、可自主起飞的柔性可变形扑翼机器人、填补国内空白的高性能红外探测材料、面向商业的航天微动力装置及微推力测量技术……一项项突破技术壁垒、填补行业空白、落地商业推广的项目纷纷亮相。最终,经过评委们的激烈讨论,高速铁路道岔钢轨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和金属陶瓷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的产业化应用项目获得金奖。
“高铁道岔长期使用后,会出现裂纹、断轨等问题。我们的项目相当于是高速铁路道岔的‘体检医生’,通过超声导波技术对钢轨结构安全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张鹏飞博士带来的“高铁巡检医生”获得了金奖,并在现场和未来科技城签约。他告诉记者,目前该产品已经在多个铁路现场上道试用。
而另一个金奖项目的最大亮点在于完全自主研发。“由于团队把控整个金属陶瓷复合材料的工艺流程,实现国产替代的同时可以降低50%以上的材料成本。”杭州陶飞仑新材料有限公司创始人王成博士介绍,企业生产的铝碳化硅复合材料和铝碳化磞复合材料用于航空航天领域和半导体领域,目前公司正在安装的两台大型设备,单炉次的出货量可以达到1吨。
“这一场创新创业大赛,不少项目在最顶层的设计中,打通了创新链和产业链,体现了良好的市场化素养。”在大赛评委会主任、浙江大学吴晓波教授看来,参赛项目兼具科研意义和市场意义,为将来的成果转化奠定良好基础。
在比赛进行过程中,城西科创大走廊和紫金港科技城、未来科技城、青山湖科技城的工作团队,也紧锣密鼓地与参赛项目进行对接洽谈,已经有10个项目达成了落地意向。为了支持大赛项目快速落地、快速成长,大走廊管委会也联动金融机构,推出了一系列“政策包”,如“护苗贷”“创新保”“补投联动”等。
“大走廊杯”2024中国•杭州博士后科创精英赛于5月正式启动,面向全球征集杭州五大产业生态圈博士后项目参赛,设有智能物联、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材料、绿色能源和综合领域六个专业赛道。
自启动以来,来自美国、英国、新加坡等29所海外名校和北上广深杭等30余个国内主要城市的青年博士后反响积极。超过360个项目报名参赛,较上届增长18.75%。而且,参赛选手普遍年轻,35周岁以下的占比67.3%,35-40周岁的占25.76%。
在奖项设置上,除金奖2个、银奖5个、铜奖8个、优胜奖35个外,于大赛结束后一年内在城西科创大走廊落地转化的还可获得最高1500万元的落地资助。
决赛当天,由杭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管理委员会主办,杭州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承办,杭州博士后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协办的博士后人才交流与科技项目对接会也在梦想小镇举行。
与此同时,2024“相宜杭州”博士(博士后)专场招聘会也在同一天举行。西湖大学、浙大城市学院、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杭州智元研究院、良渚实验室等知名高校、新型科研院所和著名企业等40余家用人单位推出410余个博士后岗位招贤纳才。
为“笼络”精英,有的机构开出最高70万元的薪酬福利,有的则推出50-250万元不等的住房补贴,还有的给出最高300万元的科研经费,甚至提出愿意对特别优秀的项目突破上限规定,只为实现博士后人才快速引进。
博士后处于创新创造的黄金阶段,是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推进成果转移转化的重要力量。目前,杭州已建有博士后工作站425家,国家站135家,去年新进站博士后超1000人,累计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4400余名,涌现了622个科技成果奖,诞生4658个授权专利,领先国内同类城市。
来源 | 杭转中心、科技金融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