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杭按下创新驱动“加速键”

发布日期:2025-02-12 10:31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杭州市科学技术局
分享:

乙巳春节的年味还未散去,杭州市余杭区开工的战鼓已擂响。节前,余杭区以3355.67亿元的2024年度地区生产总值,全面超越区划调整前的大余杭,持续稳居全省第一,见证了历史性的跨越。

余杭不断刷新着新成绩,这其中,创新驱动这一法宝是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近日,记者走近余杭区科技企业和科创园区,深切感受余杭区蓬勃涌动的科技创新热潮。

01国产“芯”加速AI本地化部署

新春伊始,余杭区企业进迭时空(杭州)科技有限公司的办公室里已是一片忙碌景象。近90%的员工迅速返岗,投入到紧张的研发与调试工作中,为新一年的科技创新按下“加速键”。

在进迭时空的展示区,一款小巧而功能强大的芯片吸引了记者的目光。“这是我们公司研发的RISC-V AI CPU芯片K1,它在发布8个月后量产超过5万颗,是全球量产速度最快、量产数量最多的RISC-V高性能算力芯片。”进迭时空公共事务副总裁苏文豪介绍。

据悉,这款芯片不仅在传统CPU的基础上增加了强大的通用AI能力,还能流畅运行本地化大模型新AI算法,让机器人具备自主建图、自动导航和避障等功能。以DeepSeek为代表的大模型,未来也将从云端走向终端本地运行,而RISC-V AI CPU芯片有望成为最适合本地大模型运行的终端芯片,进一步提升大模型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苏文豪告诉记者,今年公司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建立全栈技术布局,不断提升RISC-V的性能边界。“争取在第一季度能够实现累计10万颗的量产规模。”

02机器人“健康卫士”护航产业安全

2月8日,杭州未来科技城室外冷风瑟瑟,而杭州申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实验室内却热火朝天。实验室内,只见轨道上的巡检机器人来回穿梭,水下的“方盒子”灵活翻滚,输电线上除冰机器人正模拟高空作业……这群工业“健康卫士”正以硬核科技迎接新一年的挑战。

申昊科技相关负责人介绍,申昊科技深耕“AI+机器人”领域20余年,针对电力、轨交、深海等高风险场景,打造出覆盖“海陆空隧”的智能运维体系。“例如我们的轨交线路巡检机器人就像地铁医生的‘听诊器’,全天候精准巡检,可以快速、精准地发现轨道‘病症’。”据介绍,与传统人工巡检相比,机器人效率提升80%以上,且不受环境、时间限制,有效保障了地铁运营安全。

申昊科技的巡检机器人不仅在国内地铁上大显身手,更是走出境外,在香港、新加坡地铁“上岗”,这背后,是申昊科技在技术创新上的持续突破。申昊科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2024年由申昊科技牵头完成的科技成果荣获三项省部级科技奖项。2024年,申昊科技还牵头制定的《GB/T 44253-2024 巡检机器人安全要求》的国标发布。目前,由申昊科技参与制定IEEE国际标准4项,牵头或参与制定国家标准10项,彰显行业话语权。

从轨交线路巡检到深海探测,申昊科技已布局全球市场,在新加坡成立海外子公司,辐射东南亚,并通过新加坡子公司建立了日本、北美分公司,实施多区域全球化布局的一体化战略目标。据了解,2025年,申昊科技将在人工智能行业大模型与机器人技术深度融合方面发力,实现新一代工业大健康机器人的具身智能大升级。

03服务创新,共筑金融科技生态圈

记者走进恒生科技园,玻璃幕墙外立面在冬日阳光折射出璀璨的光芒。园区内绿意盎然,与入驻企业门前忙碌的身影相映成趣。这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正以“三生态”理念孕育创新动能,在数字经济浪潮中走出特色发展之路。

园区通过“创客-孵化-加速”全周期培育体系,已形成金融科技、人工智能等特色产业集群。浙江数新网络有限公司的成长轨迹印证着这一生态的活力。“借助恒生电子在金融领域的优势,我们通过公司自主研发的DataCyber产品序列,为100余家企业提供大数据服务。”企业负责人介绍,过去一年,通过园区的精准服务,公司先后通过了市级和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的认定。

“我们虽然是园区的房东,但更要做企业的战略合伙人。”恒生科技园杭州园区总经理沈坚介绍说,依托园区的八大服务平台,针对企业不同发展阶段定制126项服务,构建起覆盖政策申报、人才引进、技术对接的立体服务网络。园区的“恒生会”App上线后,实现了7×24小时不间断的服务支持,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运营效率。通过这些举措,园区内已有超过169家创业创新型企业入驻,年产值突破50亿元,年税收达到1.5亿元。

恒生科技园董事长钱屹俊表示,2025年,恒生科技园将重点培育产业生态企业,推动金融企业与互联网技术、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打造金融科技领域重要的创新创业集聚地。在这片创新热土上,恒生科技园正以“数实融合”的新实践,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来源 | 科技金融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