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视13套《新闻直播间》栏目播出了题为《浙江杭州 雨水农忙时 科技助春种》的报道。该报道聚焦杭州萧山区浦阳镇谢径安·传化农创村的数字种苗工厂,展现了众多高科技设备正高效运转,为春耕备耕工作提供强大助力。
智能大棚 500万株苗健康生长
育苗大棚内,一排排育苗盘摆放得整整齐齐,辣椒、番茄等嫩绿的幼苗长势喜人。在谢径安·传化农创村的数字种苗工厂中,育苗大棚共有5间,总面积达到1.5万平方米。目前,正全力培育着春耕所需的500万株种苗,忙碌而有序。但这个“忙”,并非人力之忙,而是机器之忙。
大棚的玻璃温室内侧设有两层薄膜,可根据天气自由调节,为幼苗提供适宜的温暖;头顶的补光灯在阴天或极端天气下模拟太阳光,确保幼苗获得充足的光照;水肥灌溉一体机自动化运作,匀速喷洒,为幼苗提供必要的水分和肥料;在遭遇寒潮时,大棚的地源热泵系统还能将地热导入温室,既保暖又节能。更为先进的是,这些设备都与智能传感器相连,实时传输各项参数指标至后台。通过一体化物联网控制系统,技术员只需打开手机,即可轻松掌握实时数据,一键调用各类智能设备,操作便捷且高效。
播种催芽自动化 精准快速效率高
从播种到催芽,科技力量同样贯穿其中。走进智能播种车间,两条自动化播种流水线正高速运转,播种、浇水、翻土等工序一气呵成。一条流水线每小时可播种12万粒种子,相比手工播种,速度提升了近80倍且播种精准度高。
接下来,码垛车将这些播种完毕的土壤推入催芽室,在精准控制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下,催芽时间得以缩短三分之一。
测试培育新品种 助力增产又增收
从去年开始,谢径安·传化农创村的技术专家还致力于测试培育新品种种苗。不久前,他们成功培育出了新品番茄种苗。通过将亲和性强且稳定的砧木品种与优质、高产的接穗品种进行嫁接,培育出的番茄苗根系更为发达,抗逆性更强,感染土壤病虫害的概率降低,产量也有所提高。这一成果将为村民的增产增收提供有力支持。
来源:创新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