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研发、促生产、拓市场!杭州科技企业新春开工忙

发布日期:2025-02-07 09:22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杭州市科学技术局
分享:

蛇年春节假期后的第一个工作日

杭州许多科技企业火热开工

以“开年即冲刺”的姿态抢开新局

奋战全年经济“开门红”

95后工程师春节忙整理卫星数据

在位于杭州云栖小镇的地卫二空间技术(杭州)有限公司研发部办公室,95后卫星研发总体工程师王庆杰正忙着整理阿曼智能计算卫星(以下简称“阿曼星”)在过年期间传回的图像遥感数据。这几天,阿曼星平均每天能收集6个目标点的信息。

他面前的两个屏幕,拥有着开阔的“太空视野”:一边显示着卫星遥测信息,一边则是卫星任务规划。

“我先将这些原始数据进行归档,后续再由指定工程师进一步处理为肉眼可见的图像,预计一天能将春节累积的数据整理完。”从业5年,王庆杰全程参与了阿曼星的设计、制造,这令他颇感自豪。“新的一年,我们既要保证好阿曼星在轨工作的正常开展,同时也期待着迎接新周期任务的到来。”

据悉,地卫二是目前国内率先完成智能卫星及配套产业链出口的商业公司,也是首个参与探月工程的民营企业。

1月24日,经国家航天局批准,地卫二联合浙江大学和中东科技大学(土耳其)共同论证的微型探索机器人方案,入选嫦娥八号国际合作项目,并计划于2028年登陆月球。

“该方案已在2024年完成了技术初步论证,今年我们将开展进一步的实验和测试。”陈军睿说,此外,卫星星间通信、分布式计算等项目也已纳入公司新一年的目标“清单”中。

外骨骼机器人从专业领域走向大众视野

浙江科技力量既能奔赴星辰大海,也在飞入寻常百姓家。

春节假期,一名游客健步如飞攀登泰山的视频在网上走红。只见他身着登山助力机器人,仿佛披上了科幻电影中的“机械装甲”。“穿上之后感觉有人在拉着我上山,比走平道都轻快!”

“类似功能的外骨骼机器人我们公司此前就在研发,预计今年一季度就会产品化。”新春开工首日,杭州太希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梁林超刚刚赶回杭州,便马不停蹄地召开研发生产部署会议。

登山助力机器人是外骨骼机器人的一种,它运用先进的人体工学设计,动力、电子和AI算法等核心技术,可感知穿戴者下肢的每一个运动趋势。此外,外骨骼机器人在医疗康复、工业制造、军工等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潜力。

“近两年,消防应急、工业搬运方面的外骨骼产品市场越来越成熟,我们的产品已经在进行小批量的量产,而重型的外骨骼机甲研发预计今年也会迎来产品化的突破。”梁林超向记者展示了太希智能目前已经产品化的腰部有源外骨骼,只需用束带把设备固定在腰间,通过电机驱动关节发力,使用者就能轻松搬运起30公斤的重物。

对于春节期间登山助力机器人的“出圈”,梁林超十分高兴。在他看来,随着新材料、新技术的成熟,外骨骼机器人正在逐渐打开大众消费市场。

作为一家创新型企业,太希智能目前研发人员已经陆续到岗。梁林超表示,市场潜力摆在眼前,增强自身技术实力是首要任务,“目前市场对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用更轻便的设备实现更强大的功能,新的一年,我们还要不断追求产品的突破与创新。”

RISC-V芯片量产冲刺10万颗

位于五常街道云空城风之筑的进迭时空(杭州)科技有限公司2月5日一早便迎来了节后复工。作为一家基于新一代RISC-V架构的AI CPU芯片企业,进迭时空以人工智能科技研发为方向,吸引了RISC-V产业链条人才汇聚于此,在进迭时空释放创新活力。

办公室内,进迭时空员工忙碌地工作着,近90%的员工已经返岗工作,编程、搭建、调试,所有流程已经有条不紊地开始推进。在创新与新质生产力发展阶段,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进迭时空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RISC-V AI CPU芯片K1在发布8个月后量产超过5.2万颗,是全球量产速度最快、量产数量最多的RISC-V高性能算力芯片。今年开工后,在加大研发、调试以及市场应用的基础上,预计在第一季度能够实现累计10万颗的量产规模。


来源 | 潮新闻、余杭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