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省委、省政府召开的加快建设创新浙江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动员部署会暨全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吹响了加快建设创新浙江的号角,从战略高度部署了一系列重要任务。“创新浙江·看杭州”栏 目以“1设区市 +N县(市、区)”的专辑形式,向您展现杭州在加快建设创新浙江之路上的经验成效、特色探索。
萧山区坚持顶层设计和建章立制开局破题,围绕“校地合作机制更加优越、平台自我造血功能更加强劲、平台赋能产业发展作用更加显著”三大目标,从处理好“高校与政府”“高校与平台”“平台与企业”“平台与产业”“平台与人才”五对关系入手,着力破解校地协同联动、科创平台建设质效、科创平台与地方产业融合发展等方面存在的26个堵点难点问题,正式发布《以高能级科创平台牵动教育科技人才融合贯通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并以此为总纲出台一系列政策实施细则,重点提出15项创新改革举措。
以强化人才服务为首要,激活创新动能
一是设立全市首个“编制池”。充分发挥我区新型研发机构人才“编制池”作用,以萧山人才院为载体,先行确定事业编制20名,从全区事业编制中予以周转编制保障,实行专编专用,动态管理,支持科创平台吸引高端人才。二是畅通人才流动。支持我区科创平台深化“编制在高校、科研在平台、转化在企业”人才引育模式,实现“双聘人员”职称互认、业绩互认。对全时双聘的科研人员,支持其依托派驻单位申报省市各级人才计划,支持其享受属地人才政策。三是支持人才资源共享。建立由高校、科创平台共同参与的创新资源开放共享机制,包括研究生联合培养、学科联建、科研仪器设备共享等。支持高校与科创平台联合开展研究生培养、重点产业领域人才培养,结合企业需求和实际成效动态调整研究生招生计划。
以平台自我造血为核心,激活发展引擎
一是优化考核评价体系。完善科创平台分层分类管理考核办法,实行赛马机制。优化科创平台指标评价体系,优化科创平台基本运营经费和科研经费的结构比例,建立科研与产业双维度竞争的薪酬、福利待遇和职业发展体系。二是支持平台能级提升。支持科创平台围绕“315”“415X”科创体系开展以重大任务为牵引的有组织科研。鼓励科创平台积极申报国家、省级科研平台资质,承接国家、省级重大战略任务和重大专项,按照上级要求予以配套支持。三是构建成果转化全链条。支持科创平台建设概念验证中心、中试平台、产业园区等,提升“科创+孵化”的平台功能。支持平台协同政府部门开展科技招商与产业培育,积极招引上下游企业开展链式合作,形成以科创平台为牵引的集成电路、合成生物、汽车电子、智能视觉、人工智能、高端制造等产业生态圈。
以企业创新主体为重点,激活产业生态
一是支持平台共建。大力构建“研发活动在平台,科技赋能在企业”院企合作模式,支持科创平台与企业共建联合研究中心、联合科研平台等合作载体,统筹使用双方资金、人才、场地、设备等资源,共同围绕需要实施科研项目。二是加强协同攻关。深化揭榜挂帅机制,推行“企业出题、政府立题、平台答题、市场判题”模式,支持企业联合科创平台、高校共同凝练科学问题,共同围绕需求开展科研攻关,深度参与“链主”企业牵头的创新联合体。三是深化产教贯通。支持企业与科创平台打造“企业联合培养班”与“行业联合培养班”等,实行学术和产业“双导师”“双课堂”制度,构建“学习在课堂,实践在厂房”培养模式,选派研究生到企业开展科研攻关联合培养双创型产业人才、工程师。
以优化创新政策为契机,激活创新氛围
一是推动创新创业团队政策升级。坚持产才融合导向,创新出台创新创业团队“5213”项目政策,为企业提供从初创到产业化的全生命周期培育服务,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顶尖人才”为引领的产业人才项目梯队。二是探索“拨投结合”机制突破。将财政扶持与股权投资相结合,靠前一步支持符合我区产业导向的初创项目,加快科技成果落地转化。三是推动“安心宝”机制落地。为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破除企业与科创平台的信任堵点,让企业大胆研发,平台主动转化,通过建立“政府补一点、银行贷一点、保险赔一点、企业出一点”等多方联动的风险补偿机制,形成撬动更大力度创新的杠杆和支点。
来源 | 萧山区科技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