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市“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部署推进会暨全市科技工作会议召开

发布日期:2025-05-19 16:32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杭州市科学技术局
分享:

5月16日下午,杭州市召开2025年全市“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部署推进会暨全市科技工作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关于科技创新工作的决策部署,研究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等重点任务。市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章登峰出席会议并讲话,市科技局党组书记王歆出席会议,市科技局局长楼秀华通报2024年全市科技工作情况和2025年全市“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工作任务,市政府办公厅副主任章捷主持会议。

2024年,杭州市深入实施“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排名全国第4位,连续三年位居全球百强科技集群第14位,20项科技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237项科技成果获省科学技术奖,人才净流入率保持全国第一,连续14年入选“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

楼秀华表示,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实施“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的关键之年,要聚焦“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两大主线,迭代升级“134X”工作体系,推动大兴科技、大抓创新、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成为奋进2025年的最强音。要推动高能级科创平台提质增效,加快实验室体系建设,提升科创平台质效。要加快全链条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完善项目组织实施机制,推进重点项目落地实施,创新自然科学基金布局。要夯实教育和人才基础支撑,加快高校高水平建设,深化产教协同育人,大力引育优秀人才。要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完善科技企业梯度培育机制,加速科技成果就地转化。要推进科技领域重大项目建设,积极争取“两重”“两新”项目。要优化开放协同创新生态,强化资源配置与供给,强化开放创新合作。

章登峰指出,过去一年,全市科技工作积厚成势、多点突破,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明显增强,标志性成果不断涌现,创新人才加速集聚,企业创新活力持续迸发,区、县(市)争先进位更显成效,创新已经成为杭州最鲜明的城市气质和产业特质。同时,要清醒认识到原始创新、成果转化、创新能力等方面存在的短板,全面客观找准杭州科技创新所处的坐标方位。

章登峰强调,要理清思路、因势利导,在把握规律推动科技创新中精准发力。坚持长期主义抓创新,保持“包容十年不鸣,静待一鸣惊人”的战略定力和历史耐心,坚定干好难而正确的事;坚持企业主体抓创新,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政产学研高效协同的创新体系;坚持两新融合抓创新,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努力形成“创新+制造”联动互促的新格局;坚持目标导向绩效导向抓创新,谋划分解各阶段目标任务,树立成本效益理念,将有限的资源精准配置到最具潜力、最能产生效益的创新领域和项目中。要锚定目标、聚焦重点,推动“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落地见效。实施创新能级攀高行动,推动更多“国字号”落地,做大做强“1+2+33+7+N”高能级平台矩阵,强化重大科创平台绩效评价,持续提升创新策源能力;实施创新要素向新行动,推进教科人一体贯通,构建科技创新大投入机制,夯实人才基础支撑,营造最优创新生态;实施首选地建设升级行动,迭代优化政策服务,畅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链条,全力办好“一赛两会”,打造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实施服务体系重塑行动,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抓实R&D经费投入工作,加快核心技术攻关,提升产业创新驱动力。要强化协同、凝聚合力,激发打造更高水平创新活力之城的动能。健全推进机制,强化要素保障,放大改革效应,加强氛围营造,为加快建设创新浙江贡献杭州力量。

章登峰代表市政府分别与市科技局和区、县(市)签约任务书。

王歆代表市科技局分别与香港贸发局、上海光机所、工信部火炬中心长三角中心、西湖大学、建设银行杭州分行签署合作协议。

杭州市“双十平台”重大科技成果发布,杭州市“双十平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助跑计划”行动启动,章登峰为“助跑团”授旗。

余杭区、市国资委、杭州师范大学、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浙江强脑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作交流发言。

市委组织部、市发改委等市直单位负责人,市科技局班子成员,各区、县(市)政府分管领导和科技局(经科局)主要负责人,驻市经信局纪检组、市人大教科文卫工委、市政协教科卫体委、市工商联、九三学社杭州市委会相关负责人,部分双十平台、科技企业等单位相关负责人等参加会议。


来源 | 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