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教育是基础,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根本。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做出部署,为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绘制了新的“施工图”。
杭州,这座创新活力之城,始终站在改革潮头。面对“教科人一体改革”这一时代命题,杭州如何打通堵点、融合资源、激发效能,让教育“筑基”、科技 “赋能”、人才 “聚能” 形成乘数效应?
即日起,「创新杭州」推出《“教科人一体改革”的杭州解法》系列报道,聚焦9个省级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专项试点,解码杭州在机制创新、平台搭建和关键领域等方面的创新性举措。
01 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提升改革
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
杭州市西湖区人民政府
Q: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如何让关键技术参数精确匹配产业标准,技术成果精准对接应用场景?
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杭州市西湖区人民政府:为破解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堵点卡点,我们积极探索创新机制,致力于构建全方位的科技成果转化全链条服务体系。
在平台搭建方面,通过建设大型仪器共享平台,以优惠价格向入孵企业开放,降低企业研发成本;推动省市区属国企、行业龙头企业与杭高院共建联合研发平台,通过首台套试点、先试先用等方式提供应用场景,促进技术成果与市场需求的精准对接。
在人才激励方面,探索“项目跟投机制”,鼓励科研人员跨组织有序流动,深化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破除“唯论文论”倾向,充分激发科研人员和科技成果转化人员投身转化的内生动力。
在科技成果赋权改革方面,借鉴浙江省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试点经验,积极探索并推广“先用后转”“以需促转”“要素跟转”等灵活高效的成果转化新模式,破解权属障碍,加速成果落地。
此外,我们还着力构建多元化投融资渠道,发挥浙商的优势,组建“投早、投小、投硬”的私募基金,与富浙科技、杭州市科创集团、国新国同、中电海康、达晨资本等机构形成多渠道和多层次资本网络,为不同阶段的成果转化项目提供全链条融资保障。
02 积极探索“安心宝”制度
助力产学研合作和成果转化改革
杭州市萧山区科技局
Q:如何消除院企合作顾虑,解决产学研合作中存在的技术创新风险、合作不畅及研发费用损失风险等问题,并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
杭州市萧山区科技局:为了破除企业与科创平台的信任堵点,让企业大胆研发,平台主动转化,我们创新推出了“安心宝”制度,建立了一套企业、平台、政府、银行、保险五方风险共担机制。
“安心宝”制度简单来说,就是科研成果转化的“先研后付”。由企业出题,平台“揭榜”,双方达成合作共识,企业只需支付合作经费的10%,放到“安心宝”资金监管账户中,平台即可启动研发。若研发成功,企业再支付剩余90%的合作经费;若研发失败,企业无需支付剩余资金。
同时,我们积极发挥科技保险机构的风险保障功能,引入科技保险机构为“安心宝”项目定制科创保险,一旦研发失败,保险公司可根据企业和平台的实际研发投入给予双向风险赔偿,最高额度不超过项目研发经费的50%。政府对购买保险的企业提供80%的保费补助,最高不超过50万元,对企业实际研发投入的30%给予资助,每家企业每年资助额度不超过300万元。
除此之外,我们还探索“保贷联动”机制,联动银行、保险金融机构以及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以金融资本替代财政资金组建资金风险池,区财政提供风险兜底保障,更好缓解平台资金垫付压力,全面调动平台围绕企业实际需求开展科研攻关和成果转化的积极性,推动“安心宝”制度从“政策引导”向“市场主导”升级。
我们希望通过建立“安心宝”制度,推动科创平台与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与科技成果转化,共建联合实验室、联合研究中心等合作载体,构建“研发活动在平台,科技赋能在企业”的合作模式,不断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03 建设“科创平台+”科产融合机制
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政府、
之江实验室、良渚实验室
Q:如何加强科创平台与高校、企业的良性协作,促进其与地方产业的紧密结合,从而更有效地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
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政府、之江实验室、良渚实验室:以科创平台为核心,政府创新举措为“+”,我们创新建设了“科创平台+”科产融合机制,旨在链接好产业、企业、创业、教育、政务服务等5类要素资源,提高科创平台与地方各类要素资源合作的精准性、主动性、实效性。
围绕“科创平台+产业”,推动科创平台联合龙头企业,聚焦产业链,组建一批产业创新联盟,破解平台与地方合作产业链融合度低的问题。
围绕“科创平台+企业”,深化“智者大模型”作用发挥,大力推动“科技副总”“产业教授”等成果转化人才队伍建设,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成果对接生态体系,破解两者合作匹配精准度不高的问题。
围绕“科创平台+创业”,落地实践“补转投”“成果转化保险”等金融工具,破解科创平台人才创业融资难、创业失败保障弱等问题。
围绕“科创平台+教育”,依托科创平台建设科教融合学院、大科学教育基地、试验基地,破解科创平台与高校合作时重学术轻产业等问题。
围绕“科创平台+政务服务”,深化区教科人一体改革发展专班作用,建立精准服务和问题闭环解决机制;建设“科技成果转化一站式增值服务中心”,破解科创平台创业团队与地方资源要素合作的沟通效能低等问题。
我们希望通过建设“科创平台+”科产融合机制,推动高能级科创平台在高层次人才集聚、创新生态圈建设、未来产业发展、科技成果转化、国际化开放建设等方面发挥更大引领带动作用。
来源 | 法规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