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好一体化发展“一盘棋” | “教科人一体改革”的杭州解法②

发布日期:2025-07-16 17:24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杭州市科学技术局
分享:

编者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教育是基础,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根本。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做出部署,为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绘制了新的“施工图”。

杭州,这座创新活力之城,始终站在改革潮头。面对“教科人一体改革”这一时代命题,杭州如何打通堵点、融合资源、激发效能,让教育“筑基”、科技“赋能”、人才“聚能”形成乘数效应?

即日起,「创新杭州」推出《“教科人一体改革”的杭州解法》系列报道,聚焦9个省级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专项试点,解码杭州在机制创新、平台搭建和关键领域等方面的创新性举措。

01 科创平台结对合作机制改革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杭州创新研究院、

杭州市滨江区人民政府、省机场集团

Q:聚焦低空智能这一新兴领域,如何培养复合型人才、建立闭环机制、构建运行体系、健全评价机制?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杭州创新研究院、杭州市滨江区人民政府、省机场集团:我们以“需求牵引、机制创新、生态共建”为主线,以打造“产学研用金”深度融合的区域创新共同体为目标,构建了低空智能领域“企业出题、政府助题、平台答题、车间验题、市场评价”协同攻关机制,旨在推动研究院从“单一服务”向“全链条赋能”转型,形成“科创平台嵌入产业、产业反哺科创平台”的闭环生态。

专业化队伍是科创平台结对合作成功的保障,为此我们将市场化、专业化人才引入纳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杭州创新研究院人才整体发展战略计划,形成激励机制,构建专业型技术经营队伍。

场景是技术和企业需求融合落地的关键,也是结对合作的难点,为此我们依托“低空安全保障关键技术与应用场景创新中心”,与低空企业机构合作,联合打造产业级的创新场景,推动低空新技术、新产品在滨江率先示范验证及落地。

载体是科创平台和企业机构可持续的核心承载,为此我们改变了以往围绕单个项目开展合作的方式,探索多方共建集“重大攻关、应用研究、概念验证、企业孵化、行业促进、产业培育”等功能为一体的创新共同体,实现体系化的长效合作。

生态是形成区域影响力并可实现模式复制的关键,为此我们依托上述载体和场景,进一步联合政府、高校、企业一起形成创新生态,也就是把人才、技术、产业、资本、政策等各类创新资源组织协同起来,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资源、政策和服务支持。

02 联动高能级平台引领

空天智造产业贯通发展试点

杭州市西湖区人民政府

之江实验室

Q:如何破解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供需割裂、周期冗长、人才错配、合力缺乏”问题?

杭州市西湖区人民政府、之江实验室:我们以国家实验室等高能级平台为牵引,快速并联之江实验室、航天五院、浙大城院、地卫二等创新主体,整合全球头部航天企业、高校院所、科研机构资源,形成跨学科、跨领域的联合攻关体系,推动以“3D打印卫星”为代表的科技成果加速落地生“金”,支撑西湖区空天信息特色产业发展,打造全国空天智造创新发展标杆。

为缩短成果转化周期,我们探索建立了科技成果概念验证、中试放大、产线适配三级跳机制,将“3D打印卫星”技术的验证周期从线性递进改为并联推进,边攻关边小试、中试。同时直通卫星产线验证,将空天智造领域成果转化周期从3~5年缩短至半年、关键部件生产成本下降一半以上。

为破解人才供需“不匹配”的问题,我们在云栖小镇成立了“产教融合学院”,共育共用“算法+工艺+工程”空天智造领域高水平复合型人才,实现“一人才、多身份、跨组织”能力贡献认证,破解人才流动共享的体制障碍。

此外,我们还以之江实验室“三体计算星座”建设任务为牵引,统筹云栖小镇在卫星设计、卫星平台、卫星载荷等领域的散点科研力量,打破航天工程、增材制造、人工智能的学科壁垒和实验室、企业、高校的机构壁垒,动态凝聚优势创新力量形成创新合力。

03 联动推进概念验证中心

和中试平台体系建设改革

杭州市科技局

杭州市财政局

Q:如何加速构建体系化的概念验证中心与中试平台,建立健全可持续的运行机制,以有效提升技术验证与商业验证能力?

杭州市科技局、杭州市财政局: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我们积极谋划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平台体系建设改革。

我们构建了“基础研究-概念验证-中试熟化-产业化”的全链条转化机制,不仅加大对概念验证的探索,深化“三类型六模式”的市场化、专业化、开放化改革,还实行“先用后转”“安心屋”“创新积分制”等科研成果转移转化新模式新机制,加速两新融合发展。

为补齐补强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这一重要环节,我们构建了立足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中试服务体系,在制造业领域先行先试,优化中试基地在环评、安评方面的流程,建立中试平台管理协调机制,建立适度包容的审批机制,建设“开放式”中试平台对外服务,稳步扩大产业全领域的机制与推广。

今年7月,我们还启动实施了杭州市“双十平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助跑计划”,希望能吸引和集聚“高精尖缺”技术团队,打造集“概念验证中心+创新生态圈+中试基地+成果转化基地”于一体的产业社区,同时围绕各区域特色产业再布局建设一批创新生态圈,产出一批标志性成果。

未来三年,我们力争建设具有高水平服务能力的市级概念验证中心、中试基地50家以上,挖掘开发、加速转化一批具有商业价值的科技成果,推动创新成果“应验尽验”“能转尽转”,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全方位的验证和中试服务,培育一批技术经纪人、创新协作员、成果转化员,加速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来源 | 法规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