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市科技局全面落实省市工作部署,组织全市科技系统大力推进高层次人才“校企双聘”改革试点,取得初步成效。
全市科技系统通过积极走访发动,摸排企业侧需求,发动287家企业申报“科技副总”需求437项。同时,积极对接高校侧资源,特别是在杭高校(科研院所),鼓励支持科研人员兼任企业“科技副总”,帮助企业针对关键技术问题开展项目凝练、研发攻关。截至目前,已有247个项目与科研人员达成合作意向,签订“科技副总”聘用协议。2024年市科技局就已开展“校企互聘”探索,新建立“企业特派员”制度,探索选派高校(科研院所)科研人员赴企业专项开展数字化改造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产业链协同等环节科技咨询服务,共同开展技术攻关。
我们将推出系列报道,走进各区、县(市)了解改革成效。
本期让我们一起
走进桐庐县
为高效推进“科技副总”政策落地,桐庐县科技局开展了扎实的前期宣传,通过公众号发布、电话宣传、实地走访等形式,有效宣传全面覆盖重要企业。为确保政策理解无偏差,桐庐县科技局提供“一对一”精准服务和专业指导,对政策条款进行清晰解读,全程协助企业操作。目前,已成功对接并协助2家企业完成三方协议上传,为企业享受政策红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科技副总朱斐超 杭州千芝雅卫生用品有限公司
朱斐超博士系浙江理工大学生物基纤维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产业用纺织品领域的青年专家,长期从事生物基/可降解绿色低碳纺织品方面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与省部级项目3项,参与国家重点研发等重大项目5项,发表SCI论文2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10项,参与行业标准4项,获省部级科技一等奖2项。2025年,朱斐超通过浙江省“科技副总”计划加入杭州千芝雅卫生用品有限公司担任“科技副总”,其扎实的学术功底与丰厚的产业经验为企业技术攻坚赋予了“加速器”。
朱斐超深度融入杭州千芝雅卫生用品有限公司在健康护理用纺织材料领域的科技研发体系,担任企业副总经理,主攻三大方向。在技术攻坚方面,推动生物基/可降解功能非织造材料的产业化和应用,突破健康护理用多结构定向导液和功能生物基/可降解微纳米非织造材料的产业化技术;在体系优化方面,重构健康护理功能纺织品的研发流程,建立“企业出题—高校答题—车间验题—市场评价”全链条创新研发和评价机制;在人才培育方面,组建由国家级人才领衔的跨校企联合研发团队,培养工程硕士3名,构建校企双导师制培养模式。
2024年,其研发的产品通过行业鉴定为“国际先进水平”,并规模化量产,为我国高端健康护理功能卫生产品行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预计至2028年国内市场占有率超50%,年产值突破5亿元,辐射带动长三角上下游产业链升级。
杭州千芝雅卫生用品有限公司与朱斐超的合作,具有创新示范价值。一是助力成果转化:高校研究常与市场需求脱节,通过与企业合作,高校能精准把握行业痛点,及时调整研究方向。同时,企业技术需求与高校博士学术成果精准匹配,加速科研成果从理论到应用场景的转化进程,使研究成果兼具学术价值与市场实用性。其次双方共享科研设备与生产数据资源,有效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打破科研成果转化的资源壁垒,为科技成果快速落地提供硬件与数据支撑,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协同创新 。二是实现资源共享:在人才资源协同共育方面,构建校企人才双向赋能生态,企业借智高校顶尖人才突破技术瓶颈,高校于产业实践中深化理论应用,输送实践教学资源,形成人才培育、技术攻坚与职业发展的三方共赢闭环。在实现信息资源战略互通方面,搭建产学研信息交互平台,高校博士传递国际前沿科技动态与创新理念,企业反馈市场需求与竞争格局,双方通过数据与经验共享,精准锚定技术创新方向,赋能战略决策科学化、前瞻化。
桐庐县积极开展科技特派员工作,协调企业与科技特派员,围绕打造桐庐“蜂茶果药”四大十亿级农业产业链,组织省市县三级团队7支、个人科技特派员17名,以AB岗制度覆盖全县乡镇,实施特派员项目33个,引进新品种18个,推广新技术22项,培育特派员示范基地13个,兑现政策资金280余万元。
科技特派员刘军波 桐庐县横村镇
刘军波,杭州市第十批科技特派员,派驻在桐庐县横村镇,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浙农青年英才、杭州市高层次人才和杭州市131人才,主要从事农产品加工与质量安全方面的科研与技术推广工作。
随着传统针织产业萎缩,曾经的针织名城横村镇正在以农产品加工产业作为新的发展方向寻求转型突破。刘军波发挥专业特长,为当地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派驻期间,刘军波实施杭州市科技特派员项目2项,指导杭州中果食品有限公司开展了蓝莓、无花果等特色水果加工原料质量控制工作,开发了水果增值加工新技术1套和冻干新产品3个,提升水果附加产值2倍以上,帮助企业构建了完善的产品质量控制体系,助力企业节能减排降耗,推动企业产值突破1.5亿元。
此外,刘军波还服务杭州炜浩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建设黄精种植基地100亩,从源头上控制黄精种苗质量,研究建立了黄精标准化生产技术并推广应用,示范效益覆盖中药材种植基地500亩,促进了产业链延伸,推动农旅融合发展,提高产业效益。在派驻期间,刘军波通过农产品原料质量控制、增值加工技术、产品开发及技术示范应用等科技服务,建立了“原料质量控制—绿色增值加工—产品创新开发”的一体化产业发展模式,有效提升了当地农产品加工的技术水平和产品市场竞争力,赋能当地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农增收、促企增效,助推乡村全面振兴和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
来源 | 科技人才处